小说:没想到吧,朕让大明一统世界 小说:历史脑洞 作者:涅槃闲人 角色: 简介:明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穿越成为天启皇帝朱由校,这个锅我不背!不但不让大明亡于我手,还要让大明成为日不落帝国! 书评专区爱吃红薯菠菜汤的柯肃:有一点我很想不通,既然可以买机器人,为什么不买一些机器人然后打入东林党,然后慢慢的架空那些不听话的,一点点的改变朝堂,军队也可以多打入一些。反正慢慢的换上一些自己的人...
下午讲史,孙承宗讲的是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从周烈王三年开始,一直讲到后周时期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孙承宗自然是从周烈王三年开始讲,这一年也是东周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标志性事件就是三家分晋。
这段历史对朱由校没有多大的借鉴意义,听完了课,他便回到了乾清宫。
李选侍搬走之后,朱由校便住进了乾清宫。
回到乾清宫,朱由校发现奶娘客氏好像有些心不在焉,于是便开口问道:“奶娘可是有心事?”
“没,没什么。”客氏笑了笑,不过这个笑容明显是挤出来的,要多假有多假。
“奶娘有事,但说无妨。”朱由校笑了笑,大概也知道这个奶娘想说什么事。
“魏进忠偷窃固然不对,可是念在他多年侍奉皇上尽心尽力的份上,能不能饶过他这一次?”
客氏终于开口,果然是为魏忠贤求情。
“奶娘何出此言,他拿了李选侍的簪子,不过是打些板子,让他长长记性也好。”
朱由校也能看的出来,那簪子是客氏送给魏忠贤的,可是她不承认,朱由校自然也不会点破。
“我听说王公公准备杀鸡儆猴,这些人在先帝尸骨未寒的时候,行盗窃之事,打完板子要逐出皇宫。”
客氏将自己听到的小消息告诉了朱由校,这个小消息自然是魏朝告诉她的。
“逐出皇宫确实有些过分了。”
朱由校不由的皱眉,他其实也不喜欢魏忠贤。
这人从历史上来看,不管能力如何,对于遏制东林党发挥了一些作用。可是他和客氏勾结,祸患后宫这个不能忍。
魏忠贤是朱由校留的一个后手,如果他真压不住那些东林党人,魏忠贤还是有用的。
“魏朝!”
朱由校喊了一声。
“奴婢在!”
魏朝应了一声,从殿外走了进来。
“传朕口谕,魏进忠虽然有错在身,不过念在多年对朕忠心耿耿,杖责十五,改任乾清宫总管太监。”
朱由校将自己对魏进忠的任命说了出来。
“奴婢遵旨!”
魏朝回来复命,发现客氏不在,不过他也没有太在意。
“陛下魏进忠杖责完,要见陛下,奴婢把人带来了。”
魏朝心中对这个任命十分不满,因为现在他是乾清宫总管太监。
“让他进来吧。”朱由校点了点头。
片刻之后,只见魏进忠在两个太监的搀扶下走了进来。
“奴婢叩见陛下。”
魏进忠今年五十多岁,被打了十五大板显然有点吃不消。
朱由校念旧情没让他走,王安可不会手下留情,他得好好让魏进忠知道教训。
“让王安打你是朕的主意,让你长长教训。你这进忠的名字不好听,宫里叫进忠的也多。朕给你换个新名字,就叫魏忠贤吧。希望你以后能记住,忠贤二字。”
朱由校对跪在地上,脸上冒着冷汗的魏进忠说道。
“多谢陛下赐名,奴婢以后一定会记得忠贤。”
已经改名的魏忠贤知道,皇帝这是原谅自己了,当下重重叩了一个头说道。
“朕记得你老家还有一个哥哥在,这样吧,朕封你的侄子为锦衣卫百户,以后就在锦衣卫效力。”
朱由校知道打一巴掌给个甜枣的道理,当下说道。
“奴婢叩谢陛下天恩!”
魏忠贤感动的眼泪流了出来,又狠狠的叩了一个头。
这人做了太监就没有什么念想了,他家里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在封建社会,侄子就和儿子一样。现在皇帝封侄子为锦衣卫百户,他又怎么会不激动。
“回去养伤吧,什么时候伤好了,什么时候再来乾清宫当差。”
朱由校摆了摆手,示意太监带他下去。
“魏朝,带朕到內帑看看。”
几人退下之后,朱由校对魏朝说道。
“奴婢这就叫人准备!”
魏朝连忙说道。
“不要准备了,咱们步行过去。”
朱由校说罢,起身就往外走。
到了外殿,站在那里的太监、宫女也都跟了上来。
除了乾清宫,门口护卫的侍卫,也有一队跟了上来。
来到內帑外,管理库房的太监来忙上前见礼。
“朕就不进屋了,给朕搬把椅子来。”
时值九月,天高气爽,温度适宜,朱由校也不想进屋里。
“说说吧,现在內帑什么情况?”
坐在椅子上,朱由校看着面前的两个太监问道。
“七月末,神宗陛下驾崩,当时库存现银一千五百六十七万八千四百五十六两。神宗陛下遗诏,拨银一百万两犒劳九边。”
“八月二十四,先帝诏令拨银一百万两与户部,充当辽饷。”
“九月初五,陛下手谕内阁,拨银五十万两,以济陵工。”
“如今库存现银一千三百一十七万八千四百五十六两,其他实物杂繁众多,一共估价约四百余万两。”
太监甚至都没有看账本,迅速的把内帑所存库银说了出来。
“库房一共多少座?”
朱由校又问道。
“启奏陛下共有:内承运库、司钥库、供用库、广积库、广惠库、赃罚库、甲字库、乙字库、丙字库、丁字库、戊字库,共十一座。”
太监再次禀告。
“去丙字库看看。”
朱由校说罢站起身来。
“请陛下随奴婢来。”
一行人跟着那个太监到了丙字库。
“丙字库,存银三百万两。”
太监一边说着,一边掏出了一把钥匙。
魏朝则掏出了另外一把钥匙,两把钥匙合在一起,打开了库房的门。
屋里摆满了高十层的货架,货架上堆放着大块的银锭。
“陛下,这每个格子可放银十摞,每摞银十锭,每锭五十两。一个格子存银五千两,一个货架有五个格子,一个货架存银一万两。一列有十个货架,库房总共有货架三十六列,可存银三百六十万两。”
太监指着货架,对朱由校介绍道。
“不错!”
朱由校点了点头,围着库房看了一圈。
“给朕拿两万两现银,不要大块的银锭。”
出了库房,朱由校开口说道。
“奴婢遵旨!”
太监当然不会问皇帝要两万两银子干什么,既然陛下要了,那给他就可以了。
明朝一斤大约600克,每斤十六两,每两大概是37克,二万两就是后世的1480斤。足足装了十个箱子,二十多个太监抬着回了乾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