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都市小说《茶叽》,男女主角茶馆老板我茶客1到n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呈,非常值得一读,作者“下则”所著,主要讲述的是:在市中心旁的僻静山坡上有一条百年老街我开了一家茶馆游人极少所以随意收费茶馆像老街一样在繁华的都市里土得掉渣所以上演的故事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着……是的,这是一场孤单而绝不独孤的旅程...
正在连载中的都市小说《茶叽》,热血十足!主人公分别是茶馆老板我茶客1到n,由大神作者“下则”精心所写,故事精彩内容讲述的是:“人间道路江南北,地上风波世古今”才说了这座城如今的模样,若想看这座城的古时模样,虽然已去日苦多,也不是不能做到的事只需要来这里走走,沿着千年未变上下起伏的道路去想象,并在雨中体验一次天地挥洒出来的“清波一引手,浊水脱胶粘”的景色;还在江边看一次夕阳照射下的山城,看看天地胶乳时的样子,似李白在宣城写下“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古今之景的转换又把这座城的一切都给变小了从...
热门章节免费阅读
撒野般的大楼建设让这城市看起来高高的,并且还在长高,就像少年一般周身透着活力。高楼看上去新崭崭的,这主要归功于装饰高楼的幕墙大多是玻璃,绿幽幽的,又特别是在晴天里新得仿佛能透出薄荷味。所以让这座城看起来有如山川般的险峻感,像打薄的刘海,密密匝匝的大厦像被疏密不齐的头发遮掩的前额,又群星捧月一般地把视线拉到额前露白的最高处;连成一片整个看去,像盖了顶魔法帽,显得异常魔幻。向下看,河滩是建筑的脚,踩踏着江。天色简练时,穿插在崖壁马路间的绿树像大男人的胡须,懒散又性感。而沿江必有马路,房屋挨着逐层向上,或缓或急,让滨江路和河滩成了渔夫帽的帽檐。真像个不爱张扬外貌,却又长得不低调的精神小伙。
这座城最高且最宽平的地方是市中心,正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于是条条道路都似乎是为了通向这最繁华锦盛之地。这里也成了所有市民“朝圣”的繁华之地,而这座城自古以来就是货品集散地,也如尖角码头在古代就有民谣说:“大码头,迎官接圣”。市中心自然就成了这座城的心脏,上个世纪市民把去这里叫进城,就成了市民最爱凑热闹的情怀象征。中国的每个大小城市都有一中心,这一中心往往是一城市文化的代表和缩影,就像昆明的市中心的南屏街旁有老旧的文明街压轴,也像上海的万国建筑群的外滩旁有古色古香的豫园和城隍庙;也像北京以老城的中轴线为中心,站在中轴线南端的鼓楼上能俯瞰外地人最多的南锣鼓巷,从瓦砾精美的琉璃厂往北走许久就能来到古建高璇古代是卖奢侈品一条街的大栅栏,大栅栏周围又是古代的各地会馆,再往里走就来到中轴线看到南门;杭州最繁华的上城区也在西湖边上,上城区还有自古商贾云集的清河坊;拉萨中央最高处是布达拉宫,离最繁华古老的八角街也只需步行十分钟;贵阳上世纪的建筑群落也围绕着河中古老的甲秀楼建设,后来把最高的建筑群落建在同样古老的黔灵公园南侧的三公里外;还像成都正中央的天府广场旁就有最具古意的宽窄巷子,西安南城门所在的中轴线上中心之中的钟楼五百米外就有最古老的回民街。而这套繁华跟着传统走的思路在村庄里也适用,比如作为全国最富有的村庄之一的北留镇里就有苍苍古意的皇城相府。
我生活的城市以一纪念碑为中心,它才27米,但往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说,纪念碑却是市中心最高的建筑,就像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的苏州虎丘风景区,虎丘塔是最高的建筑,比我市的纪念碑还高二十米。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建立的,只要来到这里也就来到这个城市的心脏。但这里毕竟是又高又平的地方,随形就势,附近就有几条马路的坡度高于40度,而在30度上下的则更多了。而路有大有小,马路是大的,步行道则是小的,大路大多不会太陡,而小路又急又长的则比比皆是。而市中心处于高处,所以较陡的路在市中心随处可见,以至于多到让市民没感觉。在中国“书同文,车同轨”,只要是路就必然有其合理性,因此只管放心大胆地走,没有一条路是死路,只要一直往上走就是市中心,往下走也就是下半城。除非市民碰到了上了百步的梯道,就像楼高有五六层以上却还要往上爬,才会有一点不适感,而市中心就有一条要是再多走五步,就能达到四百步的梯道。在这样的坡道上爬了一大半,已经气喘吁吁,只觉前路坎坷,回望却无用。不得不感叹,山无常形只不过是常态,而“蹊路高低入乱山叠巘如屏四面开,可堪虚使乱云堆”则是市中心的常态,因此形成了多处在山坡上间隔较宽的三层马路。
其实真正让这座城看起来像一座座高山的原因,还真不是由于这如同丘壑一般盈虚结合的地形地貌,而在于进入两千年后兴建起来的高楼大厦。脚手架似绿色蜘蛛网般布满穹顶下的“房梁”,塔吊腾空跃起,一股浪地翻卷在城市的上空,以至于在低处高、高处更高地沿山扎堆建设,所以本地这山城的外貌再加上高拔耸立的建设正如白居易写的“乱峰深处云居路,共踏花行独惜春。胜地本来无定主,大都山属爱山人”。
因而这座城总会让你看出这人的能动性究竟能被体现得有多么强,虽然它跟中国的所有大城市一样,遍地高楼,千篇一律。但它在地形上就和世界上所有的大城市都不同了,因此可想而知与它连带着的城市个性就有许多不同的特点,而在这不同的外表下又到底隐藏着什么——任何事物的外表不同源自于相由心生的不同。发现事物秘密的方法,秘诀就在于正如六祖慧能所说的“帆随心动”。因此说到底人对事物的认知差异却不源自于事物的外观,而源于人的心,也就是说,最关键的看法不同不过是境随心动了。
可无论你带着怎样明确的看法,只要来到这座城,也绝对能让你摸不着北。因为无论你用怎样固有的观点来这里比较,横竖都行不通!明明城市看起来都是高低错落着的,可在这里大有矮的是高的,而高的却是矮的。所以仅仅只凭双眼来做判断,还真没法把这里的一切纳入一个坐标轴里来比较,又谈何对比?但这么说来就没办法用简单的方法来衡量了吗?当然不是!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只需要你想起这座城时,在一刹那间突然感觉到了刺激性和挑战性,也唯有在这一瞬间,你才能在这座城的某一空间里找到一扇通往真实的门洞。跟着这条秘密通道,或许就能把你带往精密联络着这座城市的肌体的脉络了,也就能顺着去找到给这座城市供血的那最核心的心脏了,正如中国当代佛教会长圆瑛写的“狂心歇处幻身融,内外根尘色即空。洞澈灵明无挂碍,千差万别一时通”。
这座城给人的既视感就近似一种游戏——民俗秋千——需要低举高扬,才能把秋千荡到最高处。这似乎有点像《道德经》里所讲的“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的哲理,它说的是长无恒长、短无恒短。这城市用它的真实存在,阐明了长短互换的深刻哲理,从而明白固有认知里的高下只不过是源于比较,也就是所谓的主观成见。比较心最容易成为陷入固执与偏狭的诱因,这座城恰好能破除人的成见,只要你到这个城市,它会以它的包容和野性对你的固有认知一定会带来突破。
小说《茶叽》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