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田园福宝,带着全家去致富 小说:古代言情 作者:石杨荔岚 角色:杨盼夏许听风 简介:一时善心救人,怎料香消玉殒,再睁眼,重生至不知名朝代全家靠种田为生,却也只能堪堪裹腹不过还好,没有极品家人拖累,爷奶慈善,爹娘有爱,兄长姐姐爱护那就带着全家去致富 书评专区 会穿越的外交官:这书有3个特点1.三观正反哺社会2.量大水足3.越写越无聊(没看错不是难看是无聊,干涩爽点少)干粮记得还有本《会穿越的国...
第5章 中秋
盼夏把菜缨子带到前院,打水清洗干净后,拿进灶房打算给帮忙焯水。
“还是孙女管用,让好好休息一天都闲不住,这会儿功夫,把菜都弄回来了。中午包饺子,吃顿团圆饭。包两种馅儿的,就当趁着过节,犒劳大家秋收辛苦了。夏夏,既然闲不住,就帮奶奶把菜给理出来吧。包个大头菜缨子馅儿,包个水芹菜馅儿,都放点肉在里面,香。”
“好的,奶奶!”盼夏边应和着赵氏,一边快速的往锅里添水,准备给菜缨子焯水。这菜缨子必须焯水,才能去掉原有的辛辣味儿,不然吃起来冲鼻子。然后坐在灶前一边烧火一边把水芹菜拿过来理。
焯好水,赵氏拿去控凉水,然后切好。这边朱氏和面,孙氏也开始剁肉馅儿。一大家子都齐了,娃子都在长身体的时候,大人也是身强力壮,所有苦力都压在身上,所以,既然决定好好吃一顿,那么饺子定不能少。
赵氏把菜切好后,就领着盼夏姐妹一起把收藏许久都没有用的一块大面板找出来清洗,然后控干水。这边弄好,另一边馅儿也调好,面也和好了。大家重新洗手,开始一起包饺子。一边包,一边扯着家长里短,都是勤快人,干惯了活儿的。有说有笑中,也不一会儿都包好了。
看时辰,差不多到午时,赵氏把盼夏摘回来的茄子都洗好,放在旁边小锅里,打算蒸出来做一个凉拌茄子,然后,大锅里就烧水准备煮饺子。
在农村,这有这点好,一个灶,可以同时几用。大锅平时煮饭炒菜,大锅旁边还打出了两个小的可以放的下那种小的蒸锅。这边大锅一烧火,多余的火就通过专门留出来的洞传过去。不想要多余的火跑过去的时候,用石头挡一下就好了。方便的很。不过一般都会用上,一般煮饭的时候,旁边煮个汤啥的都可以,或者烧锅热水,备用。一般都是这样,也不用浪费多余的柴火。
另一边,杨知秋同大家分享着在学堂的趣事,分享着一些学习上的事情,看得出来,知秋是个让人省心的,爱好读书是刻在骨子里的。说到学堂的事情,眼睛里都有光。大家也听的高兴,当然,手上动作也不慢,这些天收回来的山货,基本上都要整理完了。
几个小的,也是一直缠着让知秋说学堂的事情,像初霁对于读书天分不高的,也是听得津津有味,何况剩下几个小的对于读书也感兴趣的。特别是端午,看着二堂哥说到读书趣事时,也是眼里有光,有羡慕,也有淡淡的失落。他知道,家里供不起两个读书人,二堂哥读书好,人又沉稳,又是哥哥,确实该让他读,就是不晓得他自己以后有没有机会进去那个他一直向往的学堂了。
所以,每次杨知秋回来,缠杨知秋最厉害的也是他,等杨知秋把夫子留下的一些功课写完,他就让杨知秋除了平时一起教兄妹几个的一般课程外,再额外的教他一些,然后也会让杨知秋给他留功课,等下次回来再给他检查。
人多力量大,一共包了3帘盖的饺子,自己包的,皮薄馅大,实诚得很。水烧开了,一锅煮不下,孙氏先煮了 两帘盖,朱氏则开始收拾收拾桌子,准备蘸料,好吃午食。饺子下锅,再次水开,倒点凉水再次煮开,如此反复三次饺子也就熟了。用大土海碗装了3碗才装完。继续煮剩下的饺子。
旁边小锅里面蒸的茄子也好了,赵氏和篦子一起端出来等放凉然后撕成一条一条的。秋茄子特别香,放一点盐,一点葱花,一点酱油和醋都特别开胃。盼夏把酱油和醋拿出来后,和赵氏春桃一起撕茄子。撕好拌好后,装在了两个碗里。这边,另一锅饺子也熟了。盼夏洗了手,就去叫老杨头等人也停下准备吃饭了。
中秋这天,饺子就是主食,配着拌茄子和放了点葱花的面汤,大家都吃得满足。
“地里的活儿干完了,麦子还要有一段时间才下种。其他一些零碎的事情,我慢慢来规整,今天趁着中秋都好好养养精神,休息一天。明天你们,继续到山上去收些山货,家里就留桃儿和我们两个老的,弄回来的山货,我在家里来规整好。昨天从地里回来,和村长唠了几句,听村长说今年山货行情不比去年差,货好卖的更高。”老杨头一边吃饺子一边说着打算。大家一听都高兴,也更有精神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