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刷耻辱(赵桓宋钦宗)高口碑

高口碑小说《洗刷耻辱》是作者“赵桓”的精选作品之一,主人公赵桓宋钦宗身边发生的故事迎来尾声,想要一睹为快的广大网友快快上车:北宋末年,朝廷积病积弱。冗官冗兵、重文轻武等沉疴弊病缠绕着整个国家。但赵桓觉得,这大宋朝廷的各种陈年病疴都是癣疥之疾,真正的心腹大患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的膝盖太软!穿越成宋钦宗赵桓,一睁眼已经是再次自投罗网被困金军大营,距离被废已不足一个月的时间。悲惨屈辱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要强加在自己身上,但赵桓绝不就此认命,誓要与洗刷这注定的屈辱,胜天半子!朕即国家,于是大宋增加了三分血性,两分勇武,一......

点击阅读全文

  正在拼杀的宋军察觉到金军铁骑突袭,霎时全部面无人色。
  宋军欺负一下混乱的金军,痛打落水狗还有几分胆气。真让他们列阵而战,组成血肉长城,对抗金军铁骑。所有人想的都是立即逃窜,望风奔溃。
  王宗灌正在浴血厮杀,很快便发现自己眼前又没有了宋军身影,除了寥寥几处忠义将士还在厮杀,大部分兵士都开始偷奸耍滑,躲到了自己身后。
  很显然这些人都做好了夺路而逃,四处奔溃的打算。
  王宗灌也不是个泥人捏的,被禁军一次次出卖,再也遏制不住火气。冲进人群中,手刃两名逃跑的士卒,大喝道:“官家已经下令,自即日起,禁军进退等死,不可不死中求生!你们就算临阵脱逃,也难逃一死!”
  随着王宗灌声色俱厉的大喝,禁军脚步一顿,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退路。城墙上密密麻麻的弓箭已经对准了此地,很显然任何人敢后退半步,绝对会被立即处死。
  成功制止了禁军的冲动,王宗灌大吼道:“金人也不是刀枪不入,随我列阵桥头,我保你等能死中求生!”
  “我便不信这禁军中无一二奋力为国之人!”
  禁军终究不是所有人都厚颜无耻,还是有忠贞将士挺抢拔刀随王宗灌列阵站在了桥头。
  如今宋军大破金兵的叠阵还没有发明,所以禁军列的是步兵习四变图中的第一阵,军中呼之为闭门阵。
  最前列是一排迎风招展的朱旗,在朱旗之后是一排密集的枪兵,枪兵之后是刀兵。用阵之法,长兵、短兵相杂。
  理论上这里应该有五排枪、刀兵,之后是一排间隔飘扬的朱旗,然后是阵型比枪兵稍微宽疏的一排排弓手。
  若能列阵完成,这种堂堂之阵将会是所有骑兵的噩梦。
  但是禁军还是有人可耻的溃逃了,因为越过了蔡河,这些近身冲杀的禁军事实上已经处于外城当中。所以数十人想到了另一种求生方式,那就是不回内城,不再为天子效力。逃进外城民居中,去劫掠东京百姓。
  有数十名禁军沿着蔡河向东西两侧奔逃,逃进了外城民居中间。
  这导致守桥的将士十分单薄,只有寥寥三排。
  朱红色旌旗飘扬在单薄的军阵上方,尤显落寞。像是一个王朝末年,仅存的忠义之师,作最后的垂死挣扎。
  这一幕,让在远处围观的东京军民都眼含热泪。仿佛看到了当初名将种师中率领十万西军驰援太原,结果在杀熊岭十万大军奔溃,这位一代名将不得不率领寥寥百余亲卫,迎战一波又一波的金军,最终饮恨疆场的那一幕。
  王宗灌向列阵在桥两侧的禁军大声命令道:“立即收起弓弩,举刀枪到桥上列阵,充实军阵厚度!”
  但禁军们视若无睹,让他们在远处射射箭,他们勉强还能听令。
  让他们挺着长枪,以血肉之躯去抵挡金军铁骑,是想都不要想。
  眼见金军铁骑越来越近,王宗灌苦苦哀求道:“若金人突破桥头,所有人都要被屠杀。任何人有一丝明智,也速来桥上守御,共抗金人铁蹄!”
  有禁军将士觉得王宗灌言之有理,可是看到其他人无动于衷,自己也不愿过去。
  大部分人都想着等别人去拼命,自己在一旁得利。
  王宗灌彻底绝望,不愿多浪费口舌,只能落寞的提着缺口长刀,独自走回军阵前方。孤身迎击金人的千军万马,欲悲壮殉难,以死报国。
  寒风骤起,雪花飘扬,王宗灌只感觉全身更加冰冷。再也没有机会在春夏之间,去御街旁欣赏那繁花盛开,望之如绣的美景了。再也没有机会欣赏四天后那灯火阑珊的元宵节了。或许用不了多久,那个“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东京城,就要同自己一同毁灭于金军铁蹄之下。
  最后时刻,王宗灌遥望远方高大威严的金军铁骑,耳中仿佛出现了幻听,沉重密集的脚步声竟然在自己身后传来。
  直到密密麻麻的长枪从自己左右两侧伸向前方,密集的枪刃耸立如林。王宗灌才蓦然从悲伤绝望中回神,似乎一切不是自己的临终前的幻觉!
  是真的有大量禁军挺枪如林,站到了自己的身后,前来守御这处关键无比的桥头。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