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岭南建基地,看我北伐大明王朝》新书正在积极地更新中,作者为“浮轮”,主要人物有朱元璋虾仁,本文精彩内容主要讲述了:穿越后,我来到了大明。因为拒绝当官,我被流放到了佩奇岛!这我能忍吗?我才不要当流民呢!于是,拥有系统的我决定带兵起义,推翻大明王朝!于是,岭南多了一个工业基地,海上也多了我建造的智能船只,就连火器,也提前来到了这个时代!可怎么还有一个穿越者啊?...
“不,我要跟你一起去!”二狗子急得眼眶都红了,他不想抛下虾仁一个人去面对未知的危险。
“听话,二狗子。”虾仁的语气变得严厉起来,但眼中却满是温柔,“你出去只会添乱,万一我有什么不测,你得活着,把这里发生的事情告诉外面的人。记住,如果我一个时辰内没回来找你,你就往山的另一边跑,越远越好,听到了吗?”
一人做事一人当,希望老朱这个对农民宽容的皇帝,不要牵连无辜。
二狗子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他哽咽着点头:“虾仁哥,你一定要小心,我等你回来。”
虾仁用力握了握二狗子的手,以示鼓励,然后毅然转身,向着火光冲天的村庄方向走去。
他的背影在火光中显得异常坚定,但也带着几分决绝。
二狗子站在原地,目送着虾仁的身影逐渐消失在树林的尽头,心中充满了担忧和不舍。
但自己不能辜负虾仁的期望,必须坚强地活下去,等待虾仁归来,或者……
随着虾仁的离去,整个后山似乎都安静了下来,只剩下二狗子的心跳声和远处村庄传来的噼啪火声。
------------------------
关于朱元璋虽然对百官狠辣,但对虾仁村里的村民是否处罚的说明以及灵感来源:
朱元璋在《大诰三编·递送潘富第十八》得意扬扬地讲了他如何因一个逃囚杀了一百七十户人家:
皂隶潘富犯法外逃,沿途有二百余家知情,有的人家并曾提供食宿。追者回奏,将豪民赵真、胜奴并二百余家尽行抄投,持杖者尽皆诛戮。沿途节次递送者一百七户尽行枭令,抄投其家。呜呼:见恶不拿,意在同恶相济,以致事发,身亡家破,又何恨欤?所在良民,推此以戒狂心,听朕言以擒奸恶,不但去除民害,身家无患矣。
翻译成白话就是:
皂隶(古代衙门里的差役)潘富因为犯罪而逃亡,在逃亡的路上,有二百多户人家知道他的行踪,甚至 有的还为他提供了食物和住处。
当追捕的人回来报告后,朱元璋下令,不仅将主犯潘富以及与他关系密切的豪民赵真、胜奴等人逮捕,还将那二百多家知情的家庭全部抄家,并对那些持械帮助潘富的人处以极刑。
更为严厉的是,那些沿途为潘富提供过帮助或知情不报的递送者(可能是指沿途的官员或百姓),共计一百七户,也都被斩首示众,他们的家也被抄没。
朱元璋在此感叹道:“唉!看到恶行却不采取行动,实际上是在与恶人为伍。等到事情败露,不仅自己丢了性命,还连累家人遭殃,这又能怪谁呢?”
他希望通过这样的例子,来警告那些可能心存侥幸的“良民”,要以此为戒,不要心怀不轨,要听从他的教诲,积极捉拿奸恶之徒,这样不仅能去除民害,还能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无虞。
虾仁穿过被火光映得通红的树林,每一步都像是踏在刀尖上,他的心沉得如同灌了铅。
当他终于站在村口,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如刀绞——整个村庄已成一片火海,昔日的炊烟袅袅、欢声笑语,如今只剩下肆虐的火舌。
他深知,村民们虽然身处险境,但应该还未丧命,只是被那些冷酷的官差抓走了。想到这里,虾仁的拳头紧握,但理智告诉他,此刻冲动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就在这时,几个留守的官差注意到了虾仁的身影,他们迅速围了上来,手中的长枪直指虾仁的胸口。“虾仁,你果然在这里!还不快束手就擒!”
虾仁没有反抗,他缓缓举起双手,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我认罪,但请让我见见县令,我有话要说。”
官差们相互对视一眼,随即押着虾仁向衙门走去。
到了衙门,县令早已等候多时。他冷冷地看着虾仁,手中的圣旨仿佛是他权力的象征。“虾仁,你可知罪?”
虾仁跪在地上,深深地磕了一个头。“我认罪,但请大人明察,村民们都是无辜的。他们只是普通的百姓,从未参与过任何违法之事。装残疾、拒做官,这些都是我一人所为,与村民们无关。”
县令冷笑一声,展开圣旨,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虾仁,你抗拒朝廷征召,犯下欺君之罪,现判流放海南岛,子子孙孙永世入贱籍,不得科举,不得从事他业……”
虾仁静静地听着,心中却如翻江倒海。他知道自己无法改变圣旨的内容,但他仍想为村民们争取一线生机。“大人,我虾仁一人做事一人当,只求大人能赦免村民们,他们真的什么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