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耳根不折”的《大秦:这个炼丹师有点强》小说内容丰富。精彩章节节选:他穿越大秦成了一名炼丹师,刚穿越就差点被奸人丹师害死当场。于是为了能够改写历史,他在大秦开启科技狂潮!炼丹、火药、无线电,一个个未来科技被他拿出来强化大秦,让大秦从农业大国迅速跃进到工业大国。他在大秦的声望空前强大,嬴政人都麻了。同行:“丹师啊,要不你造反算了?”他:“别啊,我很忙的!这个皇位不坐也罢,反正别给我。”“......”...
刮风的时候倒一片,下雨的时候倒一片。
干旱的时候死一片,水淹的时候死一片。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能种出多少,纯纯看运气!
至于后世的垄作法和代田法是在汉代才开始大规模推广的。
“哎......看来等下次播种的时候,再来给他们指条明路吧。”
现在这里的土地,既然种都种上了,他李意总不能让他们给拔了吧?
“对了,你们这里可种了麦子?”李意随意的问道。
“大人说的可是宿麦?”中年汉子听后道。
李意点了点头。
“这宿麦我们一般都是入秋才开始种的,现在我们并未种植。”
这李意倒是理解,毕竟粟也就是小米,相对来说更抗旱,夏天种植不怕大旱。
而小麦则对水分和养分更注重,而且还挺抗冻。
虽然后世来看小麦更重要,但是如今秦朝推广种植小麦也没多少年。
要不是秦朝修建了郑国渠①,能够更好的灌溉农田,他们可能压根就不会种植这需水量是粟两倍的小麦。
所以他们选择这么种植,倒是也无可厚非。
——
①郑国渠:郑国渠,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6),其时韩国因惧秦,遂派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资财,企图以此削弱秦国军队以达到“疲秦”的效果。然而此举适得其反,反而促使秦国更加强大。
使得秦国的农作物产量提升,加快了统一天下的步伐。
小麦大豆等作物因此得以在关中地区推广种植。
(某人微微一笑:诸君,我有一计,可以疲秦!)
“那你等家中,可有富余的宿麦?”李意询问道。
中年汉子闻言下意识的便以为,这位新来的土地主人是想要让他们上交更多的粮食。
当即便露出一副死了娘的表情,开始卖惨道:
“大人,您也知道,这去年收成不好,家家户户如今的粮食都还不够吃,哪里还会有余粮啊!”
李意见他会错了意有些无语:
不是!自己看着像是那种横征暴敛、鱼肉乡里的人吗?
“打住打住,我就是问问你们有没有富余的宿麦,我拿钱来买,就按正常价格买。”李意刚刚得到嬴政的赏赐,短时间内并不缺钱。
“额,大人您要拿钱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