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人海遇见你》主角韶华李鸿章,是小说写手“梦芝”所写。精彩内容:我行遍世间所有的路,逆着时光行走,只为今生与你邂逅精选44个故事,让他们人海与岁月,与你们相见—— 张爱玲、萧红、于凤至、孟小冬、张幼仪、三毛、张兆和、潘玉良、萧珊、张茂渊、华知萍、章宝琛、仓央嘉措、蒋碧微、戴乃迭、理查德·费曼、古斯塔夫·埃菲尔、奥黛丽·赫本、爱因斯坦等人,时空来到你面前,只为了一个承诺: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你
她的死不是结局
(1)
他们相恋的时候,他32岁,而她才18岁。一个已是而立之年,饱经世事的作家;另一个却是青春韶华、纯真稚气的女学生。
他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一个上午,他来到早已约定好的饭店,选了间靠近楼梯的包厢,要了杯茶慢慢品着。
过了一会儿,一位梳着学生头、身着学生服的女学生出现了。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她就像熟人一样欢快地叫起来:“哎呀,先生,您早来啦!”
他报以微笑。她在他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来,快活地望着他笑道:“先生,您比我想象的可年轻多了。”
不善言辞的他,一下子少了许多拘束。也就是在那一刻,爱情的花儿璀璨盛开了。
在他心里,她是那样纯洁无瑕,但年龄的差距让他的心情很复杂。他对她说:“我是爱你的,但我不能勉强你爱我,因为你还小。等你长大,有主见了,成熟了,还愿意要我这个老头子,那我就和你生活在一起。”
一番发自肺腑的表白,背后是他的真诚、正直和高洁的品格。她也是爱他的,他的人格魅力更加坚定了她追求这份爱情的决心。
他们的第二次见面,是在昆明。他拿着自己刚出版的样书,兴致勃勃地赶往昆明。看到她还是那么活泼开朗,那么风姿绰约、光彩照人,他的心中充满了欢愉。
但即使知道两个人是相互深爱着的,他依然没有对她有丝毫不敬的举动。每天他们两个都在一起,白天一同游玩,一起接待亲朋好友;晚上,他送她回女生宿舍,然后自己回到住处伏案写作。
正是他的这份尊重,让她愈发爱他。
她是深爱着他的。但在那个烽火连天的乱世,爱情只有风花雪月是远远不够的,有时候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由于抗战吃紧,他的一些同事先后离开了当时共事的出版社,这使他顿感悲寂。察觉到他的痛苦后,她等不及大学毕业便来到他身边,亲切地在他耳边说:“你不要难过,我不会离开你,我一直在你身边。”
她既然冲破世俗来到他身边,那么他们理所当然应该结婚。但他却因为要负担家里的开销,所以需要忘我地工作,根本分不出时间和精力来筹办婚礼。
他让她再等他一段时间,她欣然回答:“好。”
在她的鼓励下,他用了一年多时间拼命写书、译书、编书,挣够了侄儿、侄女的学费,还有他们结婚、成家的费用。
他们相恋了八年。八年里有烽火连天的战乱,有东奔西走的动荡,有红尘世俗的不容,但她始终陪在他的身边,给予了他精神上最大的慰藉。
而在这八年里,即使他们有好几次住在一起的经历,他却始终没有越雷池半步。因为他爱她,所以尊重她。
(2)
八年后,他们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那时恰逢抗日战争时期,没有隆重的婚礼,没有祝贺的宾客,没有像样的酒席,在一间七八平方米、租来的小屋里,她托人买来的四个玻璃杯,见证了他们的结合。
结婚一个星期后,他们去度蜜月。夜里,两人依偎着坐在一把藤椅上,在一盏清油灯的微光下谈着过去的事情和未来的日子。她转动着一双明澈如秋水的大眼睛兴致勃勃地谈着,而他则用温柔的目光凝视着她那张天真纯洁的脸。
她忽然说:“我提出一个条件。”
“怎么,还要约法三章吗?”他打趣地问。
“不是约法三章,只是一条。”
“请讲!”
“从今天起,我是你的妻子了,再不许叫我小女孩了。”
“可是我这一生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忽闪着一双大眼睛的小女孩……该罚,我以后一定记住,再不叫你小女孩了,因为你已经不是一个小女孩,而是一位妻子了。”
她一下跳了起来,嚷嚷着:“可是你又接连重复了两次,瞧你这嘴!”她说着在他的嘴唇上面轻轻吻了一下。
虽然物质匮乏,但他们的爱情却是丰盈的。
度完蜜月回来,他们再次过起了艰苦而又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抗日战争紧张的时期,她陪着他在日军进城十多个小时之前逃离了广州,又从广东到广西,从昆明到桂林,从金华到温州。
她一直坚守着自己的诺言。她陪伴他走过战争岁月,走过饥荒年代。
她的爱和诺言一直是他的精神支柱。他告诉她说:“你明白我这时的心情,我的确有千言万语,却无法把它们全倾泻在纸上。而且想到你,就会给我增加勇气,我的心里永远有你。在艰苦中,我会叫着你的名字,在任何环境下我要做一个值得你爱的人。”
在那段时间,他无论遭受了多少磨难和辛酸,都会淡然处之,这一切都是因为有她,因为有她的爱陪伴他。
他说:“无论我受了什么折磨,只要我进了门看到她的面容,满脑子的乌云都消散了。我有什么委屈、牢骚,都可以向她尽情倾吐。有一段时期,我和她每晚临睡前要服两粒眠尔通才能够合眼,可是天刚刚发白就都醒了。我唤她,她也唤我。”
(3)
“我们要分别了。”说这句话的时候,她已经身患癌症,正在被最后一次推进手术室。望着紧闭的手术室大门,他祈祷上帝,愿意减少自己的寿命来延长她的生命。
但上帝没有实现他的愿望。五天后,她撒手人寰,永远离开了他。
他们相恋八年,结婚28年,在这加起来一共有36个年头的岁月里,他们始终相亲相爱,从未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相濡以沫,相互关怀。而现在,她永远地离开了。在太平间里,她苍白的面容和冰冷的双手,让他肝肠寸断,痛不欲生。
她去世后,友人考虑到他的生活和写作,认为应当有人来照顾他,便婉转地向他表示了这个意思。谁知,他给了友人一个最简洁明快的回答:“不想找老伴,没有兴致和劲头。”
他把心中的那个位置永远地给了她,没有任何人再能占据!
思念之苦使他恨不能立即到另外一个世界和爱人相见。他在怀念她的文章中曾这样写道:“每夜每夜,我都听见床前骨灰盒里她的小声呼唤,她的低声哭泣。”
他把她的骨灰盒放在家里的床头柜上,每天睁开眼便要凝望它,他说:“亲爱的面容还印在我的心上,她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
他们便是一代文豪巴金先生和他的爱侣萧珊女士。在她离开后,他独自生活了33年。在这33年,他思念着她,一刻也没有停止,但却没有颓废和消沉,因为他坚信:“她的死不是结局,她的结局将和我的结局连在一起。所以我不悲观!”
只要真爱过,爱情便不会随着其中一方的离世而消失。因为这份爱早已融入两个人的生命中,即使肉体消逝了,爱还在,爱会陪伴着活着的人继续前行在人生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