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发夫君?我一文钱买了个摄政王》是作者“易小谷”的代表作,书中内容围绕主角顾喜喜慕南钊展开,其中精彩内容是:【穿书女配种田理智派现代女科学家vs落难的古代腹黑权臣】顾喜喜醉心科研,多年来自愿远离世俗男女之情。哪曾想,她竟穿越成了种田文里的恋爱脑女配。为了讨好那个不爱自己的男主散尽家财?死乞白赖丧失尊严?甘心被囚禁虐死?疯了吧!顾喜喜主动出击撮合男女主,打定了主意不爱不嫁,保命为重。看她如何发挥所学,收获粮食满仓。嫁接果树、发掘新品种、科学种植、学医炼药……良田农庄遍布天下。奇葩亲戚抢她田产,惨遭断腿......
木工倒是不用从外面请,村里的男人或多或少会做些木活。
办村塾所需的外在条件差不多就是这些了。
众人有力的出力,有东西的凑东西,当即就要开工。
顾喜喜看着大家兴致高涨,犹豫再三,还是提出了另一个不可忽略的难题。
“读书识字,需要书本、笔、墨、纸、砚。”
“这些都要到城里的书斋花钱买,最便宜的也得花费不少。”
土地庙内一下子安静了。
这时代的生产力低,最便宜的纸张也要三到四文钱,装订成册的书本就更贵了。
更别提文房四宝是消耗品,投进去的钱堪称无底洞。
很多村民没读过书,不懂行情,但他们一听送孩子读书还要花钱,神色个个动摇起来。
“进城买东西,还那么好几样,这得花多少钱?”
“我们家没有那文曲星的命,细想想认几个字儿又能咋样呢。”
老钱左右看了圈,有些急了,“你们这是想打退堂鼓?”
“读书明理,那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
村民们你看我,我看你,低下头不说话。
送孩子到村塾不赚钱就罢了,现在居然还要花钱?
那倒不如让孩子玩几年,然后下地干活。
秦大嫂思索片刻,咬咬牙说,“我家狗娃要上学!”
“就像村长说的,读书明理,只要村塾能办起来,我想尽法子,也得让狗娃坐在学堂里。”
狗娃的大名就是教书先生取的。
秦大嫂自己虽然不识得几个大字,但她很崇拜读书人。
她一直想让自己的孩子以后也成为那样的人。
老钱也说,“秦家娘子说的好!”
“我也表个态,我家的娃娃也要上村塾。”
老钱的两个儿子已经到了开蒙的年纪,本来想送到孩子们的舅舅家去上学,如今要办村塾,倒是不用跑远路了。
他环视众人,“再说了,你们咋知道咱村出不了个文曲星哩!”
顾喜喜从刚才就在垂眸沉思。
她抬眸道,“我有办法。不花钱的办法。”
所有人的视线都投向顾喜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