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履薄冰(石越朱翊钧)小说完结版_小说最新章节如履薄冰石越朱翊钧

《如履薄冰》是难得一见的高质量好文,石越朱翊钧是作者“石越”笔下的关键人物,精彩桥段值得一看:公元1572年,距离明朝灭亡、山河沦丧还有72年。此时东南倭寇横行,西北鞑靼叩关,地方兼并日重,军政疲惫百姓困苦,隆庆皇帝刚刚驾崩。石越却在此时,穿越到了历史上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身上。好消息是,此时的朱翊钧,还没有登基。没来得及祸害朝政。坏消息是,此时的朱翊钧,还没有登基。司礼监掌印冯保想做皇权代言人。首辅高拱想架空皇帝增强内阁。次辅张居正一心主政推行新法......

点击阅读全文

  他可不信这是教学安排,高仪不会做这种瓜田李下的事。
  只能是有意为之!
  是谁的意思?又是什么意思?
  是警告他老实点,不要步了太甲后尘?
  或者是提醒他有人要行伊、霍废立之事?
  还是……自比伊尹,摄政而后归,表明心志?
  
  日讲不同于经筵,经筵侧重于规谏和义理,日讲则重在传授知识,以开蒙为主。
  简单来说,日讲就是字怎么读,句怎么断,意思是什么。
  具体到教学上,就是讲读官出列朗诵一遍,朱翊钧跟着读,读上个十遍。
  确保句读与发音没问题后,再翻译成大白话解释一番。
  至于断句与释意,用谁的版本?
  自然是每个讲读官都有自己的版本,轮流翻译。
  所谓六经注我,经典的作用,便是解释和证明自己的观点,就是这个道理。
  这也是为了兼听则明,融会贯通。
  再往深了,文章讲什么道理,阐述什么理念,那就是皇帝经筵的事了,不是应该在日讲上谈论的。
  而《太甲》这一篇,跟论语不同,只是讲述史实,内容上也没有太多争论,除了敏感些,其余并没有什么政治风险。
  若非如此,高仪也不会应下此事。
  朱翊钧就这么被高仪领着,逐字逐句地开始学习。
  “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三年,复归于亳。”
  ……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
  十遍读完,朱翊钧只觉得口干舌燥。
  跟穿越前的发音不同,此时的发音,卷舌太多,尤其是官话雅言,朗诵就像弹舌。
  如今他才算是明白,善辩为什么叫巧舌如簧。
  不会点弹舌技巧,诵念都费劲,别说跟人舌辩了。
  教完诵念之后,高仪便退到一边去,先由诸位讲官轮流进讲译文。
  诸讲官都是各部衙门抽调的,包括礼部侍郎张四维,司经局余有丁,礼部侍郎马自强等等,都是历来博学之辈。"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