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月苏梨月是古代言情《国公府小丫鬟》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七月锦鲤”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国公府小丫鬟苏梨月,是轮不上等级的粗使丫鬟。她不想攀高枝儿,只想出府过小日子。听说一等丫鬟才能赎身,她冲进大厨房,开起艰难升职路。炖甜汤,制点心,做大菜,买田庄,赁肉铺,守祭台。国公府内宅斗得天昏地暗,梨月终于从粗使丫鬟拼到一等丫鬟。回头却发现,屹立百年的国公府,渐渐没落了。好在梨月已经赎身,开酒楼当老板,照样过得滋润。至于那些落魄世子,腹黑王爷,糙汉将军,他们虎视眈眈也没用。梨月可不再是,国公府里的小丫鬟了!...
梨月正愁这点事儿没人知道,哪里还用她套话?
说一半露一半全告诉给她了。
妙童附耳低声,将凤澜院里的事说了几句,头摇的拨浪鼓似得。
“大奶奶这般做派,别说世子爷,只怕太太都烦了。大小姐还这般实在,咱就不该过来。”
宁大小姐是闺阁千金,兄长夫妻的事不好多口,摇头叹气道:“这话不是我该说的。平日都夸嫂嫂的才华气度,在世家贵女中拔尖儿。今日这一看,也是个糊涂人儿。哥哥冷落她一两日,就一哭二闹起来,与市井愚妇何意?亏我还要拿她做个榜样,真真是笑死人了。”
妙童不屑道:“宁国公府在京师首屈一指,大小姐更是出类拔萃。他们沈家得势才几年,不过穷酸翰林出身。您拿她当个正经人尊重,谁知在她还在您面前矫情上了。”
宁大小姐是清高性子,见沈氏待自己漫不经心,心中升起几分不爽。
“她病得重,春日宴别请她了,沈家女眷也都别请。若妹妹们问起,就说咱府刚出孝,春日宴只请至亲自己玩,也不算失礼。”
妙童连忙答应,搀扶着宁大小姐回院去了。
澹宁书斋那边儿,周嬷嬷没再挑别的丫鬟,也没单独设立茶房。
只在厢房廊下摆了个茶炉,玉墨和周嬷嬷自己烧水炖茶。
反正世子爷白天总出门,偶尔晚上回来歇宿,倒也不麻烦。
这么一来,想去书斋守茶房是不可能了,梨月只好在小厨房做长远打算。
这几天秋盈偷懒,上头赏了夏布做新衣,她针线手艺最好,自己连做了两套,还镶边纹绣弄出许多花样儿。
她撂下厨房的活儿环环做不来,梨月怕曹大婶骂人,只好自己一肩担着。
秋盈觉得不落忍,要给梨月做套新衣裳。
梨月赶紧把赏赐的夏布裁了,让秋盈照曹大婶身量做了套衫裙。
“澹宁书斋不要人,咱们只混着罢了。你给曹大婶送礼干嘛?干活儿错一点,她抄起扫帚疙瘩就打,脸酸心硬的老东西,送礼她照样打你!”
秋盈最怕曹大婶儿,不懂梨月为何巴结她。
梨月不理她胡说,只让她好生做衣裳,衣袖要镶花边儿。
叮嘱了秋盈做衣裳,她又取出一两银子,趁着中午歇晌,跑去后街熟食铺子买了烧鹅、熏肉、炙羊肉几样肉食。再去临近酒坊里买了瓶好南酒,自己做了一盘玫瑰蒸酥,一盘黄霜乳饼,将这些东西装了两个食盒。
等秋盈衣裳做好,梨月拿包袱叠好抱着,提着两个食盒,趁晚上跑去曹婶子屋里送礼。
梨月见识过曹大婶子的功夫,早就想跟她学厨艺。可她是宁国府出身,曹大婶是沈家陪房,一直不曾找到机会。
厨娘这行当最忌讳偷师学艺,曹大婶子是家传手艺,做拿手菜的时候都背着人,调味与选材,从不让旁人看见。
梨月虽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也只能偷学鸡尖汤这小小不言的汤水菜肴。
厨艺中的东西,看了不一定能学会。许多关键地方,就是缺少一两点诀窍。若师傅不肯点拨,任你做三年五载,味道也不对付。
在凤澜院小厨房,想和曹大婶子学厨的人有不少,大多是婆子媳妇。只凭几句好话,就想学一两样拿手菜,好去外头卖弄。
这种人曹大婶子一律不教。她自幼在市井混过,对这些小心思了如指掌,她的厨艺是家传之宝,不是卖艺的玩意儿。
她找徒弟得找个合心意的,最好是年纪小、手脚勤快、聪明机灵。将来传承她曹家的手艺,在御街上开家酒楼,供奉她养老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