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安利的一篇小说叫做《高山流水》,是以方景陈材为主要角色的,原创作者“方景”,精彩无弹窗版本简述:唢呐,长笛,侗族大歌;琵琶,扬琴,安塞腰鼓;呼麦,号子,江南丝竹……本来只是吹着丧乐混日子的方景,得到了国乐大师系统。华国那五千年历史的音乐非遗宝藏,在他面前缓缓打开。而他,也将一步步地,从一位唢呐师傅,成长为真正的……国乐大师!......
乐队众人停下他们演出的步伐,看向坐在最前面的小提琴首席。
而小提琴首席也在这时放下他手中的乐器,与方景对视,温和地开口问道。
“需要我帮什么忙?”
“就是,你们能成为我的乐队,帮我演出一曲步步高吗?”
方景将口袋里的乐谱拿出,递给乐队几人,笑着道。
“抱歉,只有简谱,没有五线谱,可以吗?”
“当然!”
小提琴首席看了一眼,没有任何犹豫地将乐谱拿出,微笑着点头道。
“这是我们的荣幸!”
这位小提琴的演奏者并没有很多人印象中那种西方古典音乐演奏者的趾高气昂。
正相反,方景感觉这人身上有一股跟自己家乐队里那群人身上一样的气息。
那就是,专业!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
这人身上有着一股非常专业的打工人气质。
简单来说就是,你可以放心将任务派遣给他,他会按照你的要求尽可能地去帮你完成。
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乙方!
方景将手中的乐谱递给那位乐谱首席后,他只是稍微看了一眼,便对着方景问道。
“你的唢呐是什么调的?”
“D调高音唢呐。”
方景不管怎么说,他还是学了最基础的李重光乐理的,因此他这些基础的乐理知识还是清楚。
而那位首席在听到D后,没有任何犹豫地在铺面的最上方标了一个D,随后将乐谱递给身边其他人,对着他们道。
“我差不多了,你们谁需要的话,可以自己翻译一下。”
“没事,简谱虽然用得少,但是一眼翻译还是没啥问题。”
“就是啊老大,我们肯定没问题!”
首席身后的众人一一回应,脸上没有任何的为难或者纠结。
很明显,这群人在乐理上也有点自己的东西。
最起码这种不同乐谱间的翻译,他们并不需要过多思考,仅仅只要稍微看一眼,便能知道这一首作品应该如何演奏。
为首的那位首席在将乐谱分给众人,确认他们都在认真阅读乐谱分析其中内容后,便将视线重新看向方景,对着他点了点头,开口道。
“这一首作品我知道,你需要我怎么做?”
“嗯,正常演奏就行,因为这一首作品是民乐的合奏,所以……”
“没问题,我可以模仿二胡的音色,我们乐队的人也同样可以,这一点你不用担心。”
首席笑了笑,脸上略微有一些无奈。
“不管怎么说,我们也是4000块一场请来的乐队,这点实力我们还是有的,不然也对不起这4000块!”
“说的也是。”
方景了然地点了点头。
就跟他家里乐队演出一样。
什么样的价格给什么样的服务。
他们家那么多人,一场演出也就几百块,所以给个几百块的服务差不多了。
平常如果开心,可以让你点一些你想要的作品。
如果不太开心,比如说家里跟媳妇吵架了什么的,就自顾自地演出,主打一个混时间。
当然!
如果你给的钱多,这些跟媳妇吵架什么的烦恼那都不叫事,你想点啥就点啥。
你给的更多一些,轮回乐队里面的那些师傅甚至可以当场给你跳一段。
乐队里面的师傅一场演出到现在没有超过1000,而面前这些职业乐手他们一场演出的价格来到了4000。
有这点职业道德也是应该的。
方景快速将自己所有的要求都跟为首的那位首席说了,而那位首席在理解了方景的要求后,同样快速地将这些要求分解,传递给他乐队里的其他人。
大概只是几分钟的时间,所有人便将一切都准备充分,看向方景。
方景也同样收拾好自己的唢呐,将自己的哨片调整完毕后,与乐队里的那群人点了点头。
周围的宴席声依旧。
陈柏渠则是侧着身子,一点一点地咻着碗里的羹汤,一边看向乐团众人。
陈宏达则是如同赌气一般,抱着双手昂起头,等待着演出的开始。
不过或许是因为对陈柏渠的畏惧,他的双腿还是老老实实地并拢坐好。
在所有人都准备的差不多的时候,方景与那位小提琴首席对视,对着他突然问道。
“话说……你们的乐队叫什么?”
“我们已经没有乐团了。”
首席微笑着摇头,将手中的小提琴夹在自己肩膀上,对着方景轻声道。
“不过如果你想称呼我,可以直接叫我王天就好,我只是目前这群人的首席。”
“那么,我叫方景,瓢城这边轮回乐队的唢呐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