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咖啡心脏》,超级好看的现代言情,主角是林夏顾言,是著名作者“午夜写作者”打造的,故事梗概:林夏在咖啡店工作。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她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下午三点十五分,正是咖啡馆最清闲的时候。门口的风铃突然响起,她下意识地抬头,看到一个身材修长的男人推门而入。他穿着一件浅灰色的针织开衫,里面是白色的衬衫,黑色的休闲裤勾勒出笔直的长腿。他的脸色有些苍白,但五官却精致得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一般。\...
葬礼结束后,林夏回到咖啡馆。她站在吧台后面,机械地擦拭着已经光可鉴人的大理石台面。午后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在深褐色的木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她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下午三点十五分,正是咖啡馆最清闲的时候。
门口的风铃突然响起,她下意识地抬头,却只看到空荡荡的门口。她突然意识到,那个每天下午三点准时出现的男人,再也不会来了。
林夏的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下来。她蹲在地上,紧紧抱住自己,感觉自己的心被撕裂了。她终于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是永远。
从那天起,林夏每天都会在下午三点煮一杯美式咖啡,放在窗边的位置上。她看着那杯咖啡渐渐变凉,就像看着自己的心渐渐死去。
一年后,林夏辞去了咖啡馆的工作,带着顾言留下的相机,开始了她的旅行。她走遍了顾言曾经想去的地方,拍下了他曾经想看的风景。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会在日记本上写下:“顾言,我在这里,你在哪里?”
多年后,林夏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摄影师。她的作品总是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让人看了忍不住落泪。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她:“林小姐,您的作品总是带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能告诉我们这背后的故事吗?”
林夏看着镜头,眼神温柔而悲伤。"这些作品,"她轻声说,“都是献给我最爱的人。虽然他已经不在了,但我知道,他一定在某个地方,看着我。”
说完这句话,林夏的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下来。她突然想起顾言曾经说过的话:“林夏,你知道吗?我每天去咖啡馆,其实不是为了喝咖啡。为了看你。”
林夏按下快门时,一片雪花正好落在镜头边缘。北海道朝里站的铁轨在暮色中延伸向雾霭深处,海浪声混着细雪簌簌的响动,像谁在耳边轻轻呵气。她裹紧驼色大衣,低头查看相机屏幕,取景框里的海岸线突然浮现顾言苍白的笑靥——这是她患上心因性幻觉的第三年。
"小姐要取暖贴吗?"便利店老板娘推开结霜的玻璃门,呵出的白雾模糊了顾言在记忆里的轮廓。林夏摆手谢绝,怀里的徕卡M6贴在心口发烫,这是顾言十八岁收到的成年礼,蒙皮边缘还留着他常年摩挲形成的油润光泽。
回到民宿时天已擦黑,壁炉里的柴火噼啪作响。林夏蜷在羊毛毯里整理照片,突然发现今早拍的铁轨照片右下角有团模糊的光晕。她将照片放大到像素颗粒毕现,呼吸突然停滞——光晕里分明是顾言的侧脸,他穿着初见时的灰色针织衫,正在翻动那本永远读不完的《雪国》。
相机从膝头滚落在地,林夏颤抖着摸出药瓶。氟西汀混着威士忌咽下喉咙时,窗外的暴雪正在吞噬最后一点灯塔的光。三年来她走过三十七个国家,却在每个经纬度都撞见顾言的幽灵。在冰岛黑沙滩的玄武岩柱间,她拍到他赤脚踩浪的背影;在托斯卡纳的向日葵田里,他的指节拂过金黄花瓣;甚至在撒哈拉的星空下,他的叹息都混在驼铃声中。
手机在茶几上震动,经纪人发来最新展览的平面图。巴黎左岸画廊的弧形展墙被设计成心电图波纹,她的《永恒七日》系列将在中央展厅循环播放——那是七段记录顾言最后时光的录像,住院部窗外的梧桐如何从苍绿变成枯黄,他床头的心电监护仪怎样在某个雨夜归于直线。
林夏突然剧烈干呕,威士忌在胃里翻腾成酸涩的泪。她摸索着打开床头柜抽屉,深紫色天鹅绒盒子里躺着顾言最后一封信。信纸上的字迹因镇痛泵作用歪斜如蛛网:“…在富士山脚下给我埋颗咖啡豆吧,来年春天就能长成我们的树…”
暴雪在凌晨转成冻雨。林夏裹着顾言的旧围巾闯进便利店,买下全部五袋蓝山咖啡豆。铁铲破开朝里海岸的冻土时,她仿佛听见顾言在笑,那年他偷换她的美式咖啡豆,却在杯底藏了颗心形拉花。融雪渗进马丁靴,她跪在雪地里埋下第一粒豆子,突然想起他说"咖啡因会加速心跳"时的落寞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