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未婚夫婿爽约,她当场招夫》,超级好看的古代言情,主角是宋卿九李静姝,是著名作者“甘梅地瓜”打造的,故事梗概:还没有成亲,未婚夫婿要毁约。呵,不嫁就不嫁,老娘我不稀罕,当场就同意,转头就招婿。找个帅哥当相公,没想到还是一个潜力股,一米九的大高个又考了一个状元回来。在外压迫满满状元郎,在家我的亲亲小郎君。...
“若在外院住,左左右右都是小厮管事,姝儿毕竟是女眷,只怕于名声有碍。”
“这倒是个为难事了。”大夫人一脸为难,看向老夫人:“母亲您觉得呢?”
老夫人若有所思,叹道:“看来立女户还是不行,要我说,还是给老二过继个嗣子最为中肯,也省下许多麻烦。”
话题跑偏了,静姝敛下眼眸,并不着急,因为有人比她急。
果然,老夫人话音刚落,大老爷与大夫人齐齐变了脸色,大夫人连忙道:“母亲,虽说小叔不在了,但老爷可是有三个儿子的,李家血脉有子孙延续,何必过继嗣子?”
嗣子如同亲儿,一旦过继,二房就要分走一半的家产,她绝对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惦记多年的产业拱手让人。
老夫人也曾提过将老爷的庶子过继给二房,她当时就拦下了,庶子又不是她生的,凭什么分他一半家产。
也提过将她生的老二过继给小叔,她只想说‘想都别想’,一旦过继,儿子就不是她儿子了,只能叫她‘伯母’,想想都觉得糟心。
无论庶子还是亲儿都不行,更别提那不相干族人的孩子。
这件事,大老爷与她的观点一致。
这么多年,每逢老夫人提起,夫妻两个阻拦了一次又一次,眼下绝对不能毁于一旦。
“若母亲真想有人承继小叔这一脉,儿媳觉得姝儿的法子挺好的,到底是亲生的,身上流的是小叔的血。”大夫人眼波一转:“至于住所问题,咱们一块合计合计,总有办法解决的。”
说完,她看了大老爷一眼,朝北使了个眼色,大老爷会意,清了清嗓子道:“不如这样,让静姝与弟媳挪到老宅去,都是自家宅子,也不算分家,避嫌问题也解决了,也算一举两全。”
静姝的祖父,是个清贫学子,二十岁科举中榜,之后谋了外放,六年任满回到京城做五品京官方娶妻生子,后来官场起起伏伏一步一步升到户部尚书。
京城米珠薪桂,祖父外放期满回到京城时,银钱只能买个偏僻地带二进的小院,就是大伯父口中的老宅。
后来祖父在官场纵横多年,做了四十年的官,家底越积越厚,这才有了现在的李府和丰厚的家产。
全家搬离老宅已经十多年,那里常年不住人年久失修,且隔了一条河就是有名的花街,这样的居所,静姝与刘氏孤儿寡母挪进去,连最基本的安全都保障不了。
静姝勾起唇微微一笑:“伯父考虑周全,只是老宅是祖父旧居,祖父在世时若有闲暇总是会去转转,说老宅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他老人家的峥嵘岁月。”
“我和娘若挪过去,便是长久住,里面的物件,侄女是换还是不换,换了,祖父在世时常常惦念的岁月就没了见证,不换,物件陈旧无法住人。”
大老爷眉头皱起,老夫人转动着腕上的佛珠:“不妥,老宅不能动,换个法子。”
左也不成右也不成,真是事多。大夫人心下不耐:“儿媳没了主意,母亲作主吧。”
老夫人看了大夫人一眼,脸色发冷。
大夫人心里一咯噔,俱于老夫人威严,讪笑道:“要不听听静姝的意见,这孩子聪慧。”
静姝早已考虑过住所的问题,但高堂在不分家,她提出来终是欠妥,如今大伯母提起,倒合了她的心意。
静姝眉眼柔和,轻声细语:“静姝不敢让祖母与伯父伯母为难,伯母说的确实有理,招赘夫婿住外宅内宅都不合适。”
“如若老宅不能动,静姝与母亲只能搬到其他住处,家里又没有多余的宅子,不如,重新置个宅子,也省去许多麻烦。”
静姝说完,又低声补充道:“静姝年幼,若思虑不周、言语有错,还望祖母、伯父、伯母谅解,不要生气。”
老夫人望着静姝,转动佛珠的手指停了下来。
这几年,她不曾注意过静姝,竟没想到这丫头倒有几分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