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减的虹》是由作者“牛马的聻希”创作的火热小说。讲述了:苏黎那修长而纤细的指尖轻轻触碰着冰冷的舱壁,只见丝丝寒气从她的指尖溢出,迅速地在舱壁上凝结成一朵朵精美的冰花。这些冰花如同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而成的艺术品一般,散发着令人心醉的魅力。她缓缓地靠近舷窗,目光穿过透明的玻璃向外望去。在遥远的天际,三万六千颗星链卫星宛如璀璨的宝石镶嵌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之中。它......
现代言情《熵减的虹》震撼来袭,此文是作者“牛马的聻希”的精编之作,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苏黎哥白尼,小说中具体讲述了:合,逐渐构建出一朵虚幻的花影这朵花虽然只是由纳米粒子构成,但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如此逼真,就连花瓣上细微的脉络和露珠都清晰可见更令人惊叹的是,这束铃兰花的分子结构竟然与二十三年前母亲精心培育的基因改良品种毫无二致!\"盐度每升高0.3‰,卤虫的趋光性会呈现斐波那契螺旋\"母亲的声音穿透电离层杂讯传来,苏黎的指尖在冷凝的舱壁上划出π\/4弧度的波纹纳米机器人立即响应生物电流,将波纹蚀刻成青海湖底沉积层...
阅读最新章节
开始发生奇妙的变化,就如同微观世界中的粒子在进行着神秘莫测的量子隧穿。
她的视线渐渐模糊,但在视网膜最后残留的影像中,竟然浮现出了父亲书房里那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全息地球仪。
曾经,在她的记忆深处,这个地球仪似乎永远都是静止不动的,安静地待在父亲的书桌上,宛如一个沉默的守护者。
然而,此时此刻,在这片无尽的真空之中,它却缓慢地旋转起来,陆地板块相互拼凑、移动,最终竟形成了一条微笑的唇线,仿佛在向苏黎传递着某种未知的信息和温暖的慰藉。
逃生舱外壳碳化(温度3400℃)时,全球星链用户目睹设备异常放电:五百万部终端同时释放记忆脉冲(频率2.4GHz),导致东京湾(35°N, 139°E)的潮汐携带Al₂O₃微粒拍岸,慕尼黑(48°N, 11°E)的云层凝结出神经树突状冰晶,里约热内卢(23°S, 43°W)的贫民窟突然生长出携带航天基因(GeneBank MH982348)的荧光藤蔓。
在等离子火焰(温度6000K)中,逃生舱的碳纤维骨架舒展成弦月形(曲率半径12.8m),每个燃烧碎片都携带时空参数:某块Al₂O₃陶瓷复现白垩纪末期希克苏鲁伯陨石(直径10km)的坠落轨迹,钛合金支架的氧化反应生成寒武纪氨基酸(如甘氨酸C₂H₅NO₂)。
斯德哥尔摩(59°N, 18°E)产房的新生儿瞳孔浮现星链矩阵衰变光谱(主峰波长486.1nm),其啼哭声(120Hz)与逃生舱自毁程序(倒计时0.03秒)共振。
全球植物开启光敏响应:银杏叶(北纬35°区域)的荧光纹路拼出童年日记片段(字间距2.8mm),仙人掌刺尖分泌肼类燃料(N₂H₄浓度0.07%),藤蔓生长轨迹复现坠落曲线(二次导数-9.8m/s²)。
电离层(F2层,高度300km)的量子纠缠现象持续79分钟,形成跨物种意识网络:非洲象(20°S, 26°E)用次声波传递航天器合金成分,信天翁(54°S, 65°W)的飞行路线描绘轨道方程,深海管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