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推荐《泰昌永昌》,由网络作家“朱常洛”所著,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常洛崔文升,纯净无弹窗版故事内容,跟随小编一起来阅读吧!详情介绍:万历四十八年,大明朝已存续252年了。252年不仅是帝国的国祚,更是体制性土地兼并的持续时间。神宗以“倒张、倒冯”为始,以“三大争”为继,以“妖书、梃击”为末,一手开创出明末两党对立的局面。又在集权于己身之后怠政三十余年。在神宗的催化下,两百多年几乎一成不变的官僚系统和治理体系进入了全面腐朽的最后阶段。阶级对抗、官民冲突、女真入寇。内外交困之下,帝国终于走到了灭亡的边缘。7月21日,朱......
说完,朱常洛点点头,示意屏风后边坐着的皇长子朱由校、皇五子朱由检跟着他去上课。从第一次乾清门朝会开始,每天早朝两位皇子都会跟着。
他们什么意见都不发表,只是单纯地坐在那里安静地听。由于屏风是丝质的,因此官员们也能依稀看见后面的人影。
这搞得百官很是疑惑。太子屏后听政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就算侍立在皇帝身侧群臣也不会感到意外。但两位皇子一起听政就很奇怪了,因为屏后的椅子可以有两张,但屏前的龙椅只有一张,哪怕它再长,上面也只能有一个屁股。
不过倒也没人跳出来反对。因为就算太子之位悬空,皇上也没有表现出弃长立幼的意思。更何况两位皇子的母妃在生前也都谈不上多受宠爱。不可能重现神宗时,那种因为专宠某位妃子而非要立她的儿子为储君的情况。
王安领着崔文升走后不久,两名姓魏的秉笔太监暂时接管了掌印太监随侍皇帝的工作。
魏朝原本是乾清宫的管事太监同时还兼着兵仗局的差事,地位不低。当他更进一步,升至第三秉笔太监的高位时也并不十分意外,因为魏朝一直以来都是王安的心腹。在他看来,定是王安在皇上想要新增秉笔太监的时候提了自己一把。
真正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自己的好友李进忠竟然也升了。李进忠不过只是选侍李竺兰的随侍太监。在主子李竺兰失宠后,年逾五十的李进忠几乎可以确定不会再有任何起色了。岁数大、离得远,怎么可能挤得进皇上的视线呢。
可李进忠就是不讲道理地升了,升到了魏朝的前面,成了第二秉笔太监。不仅如此,李进忠还被王安亲自带走单独面圣,甚至恩赐复姓、恩赐新名。很明显,魏忠贤的升迁是皇上钦定的。
这是何等的殊荣啊!要是自己也能单独面圣,听圣上的温言那就太好了。魏朝为好友高兴的同时,也不免有些小小的羡慕。
魏朝瞥了一眼魏忠贤,却惊奇地发现魏忠贤身前的皇长子正不时向魏忠贤投去满是敌意的目光。
朱由校跟在父皇身侧。他现在一想到身后那个曾十分巴结自己的魏太监,就感觉心里有一团鬼火在烧。
客奶娘不见了。朱由校四处询问,但就是没有一个人知道她去了哪里。这根本不可能!这么大一个人,怎么可能悄无声息地消失。唯一的答案,只能是有人把客奶娘行踪给掩盖了起来。
朱由校就这个事情去问王安。自从上次他和王安密谋着把亲手做的椅子送给父皇,并得到父皇的褒扬与拥抱之后,朱由校便对王安有了极大的好感。他相信王安一定会把客奶娘的消息告诉自己,除非让客奶娘消失的人是父皇。因此无论如何他都能得到一个答案。
王安在被他询问到此事之后,先是惊讶,然后是犹豫了,但最后还是把自己知道的消息告诉了他。
父皇曾下令给客氏一笔不菲的安置费并让她出宫。理由是朱由校的岁数大了,不再需要挤不出奶的奶娘了。或者说,在父皇看来客印月还留在宫里才是稀奇事。
知道这一点后,朱由校不知道自己是该笑还是该哭。父皇以前从来不关心的这些事情,就好像他这个儿子不存在似的。可现在在父皇的眼里,自己已经长大了。
其实朱由校有一点小小的私心。自父皇主动道歉并开始修复父子关系后,他就一直盘算着找个机会把客奶娘塞进父皇的后宫。反正父皇好色,客奶娘也生得妖艳,两个人要是能凑到一起,勉强也算是天作之合。
但现在这个想法永久性地破灭了。因为执行父皇意志的人叫魏忠贤,他领了父皇的命令,却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杀掉了客奶娘和她的儿子。
至于为什么,王安说他不知道,朱由校也就没办法再查下去了。除非是把魏忠贤抓起来,逼他自己说。
“魏忠贤。”朱常洛突然出声呼唤魏忠贤。
“奴婢在。”魏忠贤三步并作两步快速走到朱常洛身边,露出谄媚的笑容。
“命令东、西、南、北、中五城兵马司封锁京师。”
“你带上西厂的人,拿着崔文升给的名单按图索骥,把涉事的东厂人员全给朕拿了。一个也不许放跑!”朱常洛命令道。
“奴婢遵命!”魏忠贤跪下领旨。等朱常洛走出五十步后,起身掉头直奔西安门。
拿到朱常洛手书的西厂组建计划后,魏忠贤便开始对徐光启的通州兵进行整编、扩编与改编。徐氏通州兵共942人,其中战斗人员有672人,辎重及斥候部队共120人,未编人员150人。
他先将150名未编人员中的112名(一个满编标准局)编入了战斗序列,剩下的38人则编入辎重斥候及部队。
这样一来,徐氏通州兵的战斗部队就变成了7个局,合21个旗,合63个小队。其中百总7人,旗总21人,队总63人。
整编完成后,魏忠贤拿着皇上的手谕去御马监,要求掌印太监商经颖调两千五百精锐给他。
商经颖是万历朝的老人,为人中正、忠诚。无论是争国本、争册立、争三王并封还是妖书案、梃击案,他都没参与。他秉持的理念一直都是,御马监只忠于龙椅上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