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言情《靖康:开局围城?朕绝不当亡国君》,讲述主角赵桓宋钦宗的甜蜜故事,作者“研墨的中年人”倾心编著中,主要讲述的是:一睁眼,穿成史上最惨皇帝宋钦宗赵桓!开局就是地狱难度:金兵围困汴京,父皇甩锅跑路,满朝文武要么是废物,要么是奸臣,哭着喊着要割地投降?马上还要被抓去搞“牵羊礼”?!去他妈的!朕来自千年后,绝不认命!没系统?没武功?没关系!朕有脑子!“割地?朕先割了你的脑袋!”“投降?朕先送你去金营‘投诚’!”手握历史剧本,智斗朝堂老六,启用李纲、宗泽、吴玠等千古名将,整顿军备,铁腕治国!金贼凶悍?朕比他们更狠!玩谋略,设陷阱,让他们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看朕如何逆天改命,将这靖康耻,变成金人的耻辱柱!让这腐朽的大宋,在朕手中重铸铁血脊梁!挡朕者,死!犯我大宋者,虽远必诛!...
赵桓缓缓坐直了身体,尽管脸色依旧苍白,但那双眼睛里,却不见了往日的怯懦和犹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不见底的冰冷和锐利。
他刚刚消化完记忆,也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历史上的赵桓就是因为耳根子软,被这群主和派忽悠瘸了,一步步走向深渊。他绝不能重蹈覆辙!
大殿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惊愕地看着龙椅上的年轻皇帝。这还是那个唯唯诺诺,凡事都要请示太上皇的官家吗?
赵桓的目光缓缓扫过李邦彦,那眼神如同实质,让后者心里莫名一寒。
“李相公,”赵桓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你说割让三镇,予之无损国本?”
“呃……是,陛下。三镇偏远,税赋不多,兵力亦……”李邦彦有些结巴,皇帝的眼神让他很不舒服。
“哦?”赵桓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那依相公之见,我大宋的国本,究竟是什么?”
“这……自然是……是陛下,是宗庙社稷,是万千黎民……”李邦彦被问得一愣,下意识地回答。
“很好。”赵桓点点头,“那么请问李相公,失去太原、中山、河间这北方屏障,金贼铁蹄旦夕可至汴京城下,届时,宗庙社稷如何保全?万千黎民如何安生?朕这个皇帝,又能安坐在这龙椅上几天?”
一连串的质问,如同重锤般砸在李邦彦的心头!
他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变得惨白,张着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是啊,三镇一失,汴京就成了毫无遮挡的靶子,金人随时可以再来,到时候还拿什么去割?
“陛下圣明!”吴敏激动地跪下,“李邦彦之言,实乃误国之论!请陛下定夺!”
一些原本摇摆不定,或者有心主战却不敢出声的大臣,此刻也纷纷看向赵桓,眼神中多了几分期待和敬畏。
刚刚那番话,条理清晰,直指要害,绝非昔日那个懦弱君王所能说出!
赵桓没有理会吴敏,目光依旧锁定在李邦彦身上,声音陡然转厉:
“李邦彦!你身为宰执,不思如何御敌保境,反而一味鼓吹割地求和,动摇军心民心!是何居心?!”
“臣……臣不敢!臣一心为国,绝无他意啊陛下!”李邦彦吓得魂飞魄散,连连磕头,额头撞在冰冷的金砖上,发出咚咚的响声。他能感觉到,皇帝是真的动了杀机!那冰冷的眼神,让他遍体生寒。
“哼!”赵桓冷哼一声,不再看他,目光转向殿门方向。
就在这时,一名身披甲胄、浑身浴血的传令兵踉踉跄跄地冲了进宣来,带着哭腔嘶喊:
“陛下!北城急报!金贼以‘填壕车’强攻,守城砲石将尽,宣化门……宣化门告急!种……种老将军请陛下速派援军!!”
“陛下!陛下!宣化门告急啊!”
传令兵凄厉的哭喊声在大殿中回荡,如同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刚刚被赵桓强行压下去的恐慌,如同瘟疫般再次蔓延开来。
“完了……宣化门若破,金贼……金贼就杀进来了!”
“快!快遣使!现在割地还来得及!”
“种老将军……连种老将军都顶不住了吗?”
李邦彦脸色惨白,几乎站立不稳,下意识地就想再次跪地劝谏求和。他身后的几个主和派官员更是瑟瑟发抖,目光躲闪,仿佛已经看到金军的弯刀架在自己脖子上。空气中,传令兵带来的血腥味和殿外的寒风似乎更加浓烈了。
“慌什么!”赵桓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更加沉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慑力,“天塌不下来!”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殿下百官,尤其是在李邦彦那张惊惶失措的脸上停顿了片刻,冷声道:“宣化门未破,尔等便如同丧家之犬!大宋的脸面,都被你们丢尽了!”
“陛下……”李邦彦张口欲言,却被赵桓冰冷的眼神逼得把话咽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