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吴老二风流往事》,超级好看的古代言情,主角是徐晓影马翠娥,是著名作者“东方肥”打造的,故事梗概:故事时间跨度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一直到现在。地域背景放在苏北里下河地区。小说以吴老二平凡生活中小故事为线索,从他中青年的春风得意,热情仗义,到中老年的寞落,沉寂,平静离世。向世人传递善良诚信的人终有好报,贪欲过盛,不因你聪明而能逆天改命,终将归于平凡。小说主人公不是无所不能的霸道总裁,也不是最终奋斗的成功者,他只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他热情真诚,仗义疏财。前半身依靠自己的聪明,生活富裕,混得如鱼得水。随着社会的发展,他开始落伍,他的优点,变得阻碍了他事业的发展,甚至是被人利用的弱点,他也就开始渐渐与社会拉开了距离,最后沦为普通一老人。他的一生有过辉煌,也有寞落,最后无声无息地离去。他事业失败是欲望过盛,任何人对自身贪欲不能有效控制,失败是必然的结局。但人又是好坏矛盾的综合体,一个人不可能好就好到十全十美,坏就坏到透顶,正如本书中主人公既有贪色的鄙薄,又坚守善良,仗义,诚实的做人底线。所以他离世显得很安然,很平静。没有怨没有恨。有的是对他爱的人留下最后的祝福。所以世人记住他的都是他的好,他的爱。...
这让他第一次对女人怀有深深的负疚,对自己贪婪无度的欲望没有欣喜只有无耻,有一种犯罪感!
假如一个女人站在广场对着所有爱她的男人吆喝一声:“谁愿意为我抛弃自己所有,我就嫁给谁。”我估计,那些天天嘴上喊着叫着我爱你我爱你的会找出各种借口纷纷离去,剩下的也不一定就是真心爱你的,他仍然有所图,因为爱的本质上就是索取自己渴望得到的东西。如果对方没有自己所期望的东西,还有爱吗?
吴老二的自责愧疚恰恰说明他是一位有责任有担当的好男人,这样的男人也已经不多了!
又到一年叶落雁归时,苏北一片片熟了的稻子,像一块块方方正正的黄缎子铺在田野中间,有的已经开镰收割,这让吴老二心又开始活络起来,决定要打一下秋风。
因为季序春走后,春盛有小严小曹管理,吴老二每天就是到厂里转转,有的是时间,到了秋粮收获季节,也是粮食贩运的黄金季节。他现在也没有什么具体事干,闲着也是闲着,于是他开始联系一些苏州老关系户,决定收几船稻子送给米厂,赚点外快。联系好收粮下家,他便开始联系船只。
刚好水根晓影夫妻俩船就在云湖,于是吴老二就让水根把船停靠在老家河岸码头,开秤三天就收了一船200吨稻子。启锚开船时,水根晓影邀吴老二押船一起到苏州,吴老二难拂他们夫妻盛情,就随船走了两天,船到淮安闸,吴老二告诉水根船开到吴江北厍米厂靠下,到北厍提前告诉他赶过去就行,交待完吴老二便下船返回云湖。
水梁和晨梅的船也闲靠在家,听说吴老二用了水根的船收稻子,于是找到吴老二,要吴老二用他们船也收一船,他们的船已经停半月没货装。吴老二又与吴江北厍米厂联系了一下,对方同意再去一船。
于是吴老二又用水梁晨梅夫妻船又收了一船200吨多几百公斤。
稻子收齐,刘水梁和姚晨梅收拾好船,姚晨梅对吴老二道:“长胜哥,你来押船吧?”
姚晨梅一想到吴老二之前在徐晓影船上半个月的风流浪漫,前几天又随晓影家船到淮安闸,她一直有与晓影较劲的心理,也向往能有与吴老二同船的那一天,她想好好报答一下吴老二的情。所以她在要吴老二押船时,眼波中抛出何止万把银钩?直勾得吴老二浑身痒痒,脚底发飘。怎奈公司虽然没他什么事,但多少天不去还是说不过去。
“晨梅,都是乡里乡亲的,又是水梁兄弟船,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船漏船漏,也不会漏到我的货不是?”吴老二想到和徐晓影在船上的快活同时,也一样心惊胆战,他不愿再冒险。又有季序春的警告犹在,所以他没有答应姚晨梅的邀请。
“你不押船,到地头少了你还真不能怨我们。”姚晨梅失望中透着幽怨。
“不怪不怪!”吴老二连声说道。
水梁和晨梅船到了江都靠岸停下,水梁就开始卸稻子,卸下3吨后又重新盖好篷布。接货的人让水根再卸一些,水根说这是熟人的货,不能多卸,接货人“哈哈”一笑道:“熟人你不是已经卸了,卸3吨是卸,卸4吨也是卸,有多大区别?”
“船漏船漏,就是亲哥兄弟漏还是要漏的,多漏少漏,但规矩不能坏。差不多就算了,生意天天有下次吧。”水梁还振振有词道。
姚晨梅心有怨气,并未阻止水梁偷卖吴老二的稻子,她心里想:吴老二,吴老二,你一样人两样待,我比徐晓影少什么?卖你粮食是你活该!谁让你不押船的!。
水梁船到苏州浒墅关,他通知吴老二,让他动身来苏州,第二天他们一起到了吴江北厍汇合。
当吴老二第二天赶到北厍,北厍米厂厂长换了,吴老二与他们新厂长交涉,新厂长对他说:稻子他们继续要,但每斤要降价5分钱,卸完货半月后来拿钱。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些小宗粮食生意没有购销合同,大都是君子口头协议,现在人家变卦,吴老二也没有办法。
现在要么亏也卖给他家;要么就去找新买主,人地生疏,现来现找新的买家又谈何容易?
吴老二和他们又磨了半天,价格可以降,但必须现金当场结算,可对方不答应。吴老二一怒之下,让水梁启锚转到吴中甪直。
到了甪直,他们价压得更低,这价出手,吴老二不但不赚钱连运费要亏三万多运费,吴老二磨了一天,对方不松口,俗话说:货到地头死,人家不怕你不降价。
北厍不收,吴老二没慌,甪直不要,吴老二开始紧张,二十几万的稻子,压在船上时间长,不仅要付水梁误时费,稻子闷上气,加出米就有黄粒,到那时降价也未必有人要。
可仍凭吴老二怎么说,对方就是一分钱也不涨,吴老二没有办法,于是他又联系了黄埭,黄埭米厂答应要,让他开到那边,到了黄埭,对方又嫌稻子出米率低,白腹多,一句话降价他们要,压得价比甪直还低。
吴老二这下蒙了,船已经绕苏州划了一圈,古代墨客骚人人家是载着一船愁,夜半听钟声的,而吴老二载一船稻子滞留黄埭,听不到寒山寺的钟声,虎丘塔倒是能望到,真可谓愁云遮天。
吴老二这次遭遇后来被他们下塘村民和吴老二熟人朋友之间经常用来调侃做生意人的笑话:你比人家吴老二还牛嘛?人家雇水梁大船,装一船稻子,愣是在苏州游山玩水,转着圈玩。
船到苏州已经是第七天,水梁没催,但脸色已经相当不好看了,吴老二急得吃不安睡不宁。
这天他来到苏州南门粮油批发市场,准备找一找之前熟悉的朋友想想办法,他下101公交,转到南门路,见一女孩,背着书包,自行车车链掉了,急得满头大汗,怎么也弄不上,见状吴老二走过去蹲下身,帮她上上了车链。女孩连声:“谢谢,谢谢叔叔!”
吴老二目送女孩远去,几天沉重的心情,此时难得感觉轻松一点。
“是不是吴老板?”正当吴老二走神时,前面一个人扭头和他打着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