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桃林守望你(陈海涛周海虹)最新热门小说_《我在桃林守望你》完整版阅读
主角陈海涛周海虹的都市小说小说《我在桃林守望你》,文章正在积极地连载中,小说原创作者叫做“站在巷口卖杏花”,故事无删减版本非常适合品读,文章简介如下:(17)早上的太阳慵懒地从地平线上缓缓地升起,把沉睡的麦苗从梦中唤醒一只雄鸡骄傲地高昂着头颅,带领着它的一群妻妾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在村头的水沟旁寻觅着食物在燕赵平原上,柳家沟实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村子中央的石碾旁,树立着一棵线杆,上面有两个高音喇叭,其中一个可能是因为捆绑得有些松散,已垂下头来,远看如一只硕大的蜂窝吊在上面这时,石碾旁已有几户家庭主妇在那儿忙碌
第3章 彩玲的柔肠 在线免费阅读
(17)
早上的太阳慵懒地从地平线上缓缓地升起,把沉睡的麦苗从梦中唤醒。一只雄鸡骄傲地高昂着头颅,带领着它的一群妻妾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在村头的水沟旁寻觅着食物。
在燕赵平原上,柳家沟实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村子中央的石碾旁,树立着一棵线杆,上面有两个高音喇叭,其中一个可能是因为捆绑得有些松散,已垂下头来,远看如一只硕大的蜂窝吊在上面。
这时,石碾旁已有几户家庭主妇在那儿忙碌,把石碾推得“嘎吱吱”地响。彩玲帮母亲磨好面,正想收拾一下回家做早饭,却看见秀芬端着粮食过来了,于是对母亲说,娘,您先回,我帮秀芬姐一下。
“哟,彩玲妹子真勤快,一早就起来了啊!”秀芬远远地就向彩玲打招呼。
“秀芬姐,不早了啊,你不是也起来了吗?”彩玲抬手用衣袖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珠,“正好,我来帮你磨。”
彩玲和秀芬自幼一起长大,虽然秀芬只读过两年小学,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人热情朴实,彩玲很喜欢与她一起玩。特别是黑子与陈海涛一起入伍后,两个人的来往比以前更密切了,像一对亲姐妹似的。
彩玲母亲说,那你帮秀芬吧,我先回去,忙完早点回家吃饭。说罢端起簸箕,匆匆地往家里走。
家门敞开着,支书柳家其正蹲在院子里,摆弄着那辆“大金鹿”自行车,听到动静,头也不回地问:“彩玲呢?”
彩玲母亲说,在那儿帮秀芬呢,看样子你上午要出门咋地?一大早就摆弄车子?
柳家其又擦试了几下大杠,然后把一团散发着机油味道的纱布塞到坐垫下的弹簧内,拍了拍手,回道,对,出门,你回来的正好,有事儿正要与你商量。
彩玲母亲放下簸箕,抱柴去烧水,她知道,老伴所谓的有事商量,其实他自己早决定好了,只不过是通报一下而已,几十年都习惯了,所以,她也不去多问。
果然,柳家其点燃了一只香烟,吸了一口说道:“我昨晚想过了,咱彩玲还得去读高中!”
“读高中?一个女孩子家,读那么多书好吃咋地?你看人家秀芬,比咱彩玲大不了几天,书没有读多少,早早地跟在大人后面挣工分,现在什么活路不是好样的?你这是唱得哪出戏啊,我的天哩。”
村支书有点不耐烦。
女人真是头发长,见识短,我柳家其想到的要是别人都能想到,还能领导这么大的一村子人?你也不想想,秀芬嫁的是黑子,庄稼人嘛,能生娃过日子就行了,当然不要读多少书;而彩玲将来可是要嫁到城里去,海涛又是高中毕业生,万一日后在部队被提拔了,当了军官,长了见识,彩玲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村姑娘,难能配得上?思想差距还不是越来越远?
这是村支书的高瞻远瞩。在自己的婆娘絮叨了半天之后,支书便不再沉默,推起自行车,边走边回头对彩玲母亲说道:“好了,你还有完没完?一个婆娘家懂什么?我还不是为了咱彩玲好啊?秀芬是秀芬,彩玲是彩玲,谁让她是支书的闺女呢?这事就这样定了,回头你跟彩玲说一下,让她也有个思想准备,我先去找张校长去,看能不能插班进一个学生去。”
彩玲母亲知道多说无用,她知道老伴一但决定的事儿,谁也劝不了。只好说:“饭马上就好了,你空着肚子去?”
支书也不搭理,出门挎上“大金鹿”,咳嗽了两声,慢悠悠地往村外骑去。
“支书,支书!”听到后面有人叫,柳家其停下车,回身望去,村部负责看门送报的王三瘸子一拐一巅地向他奔了过来,一边走,一边扬了扬手中的报纸:“等一下,等一下。”
“我当什么急事呢,放在队部不就行了嘛!”
瘸子几步路却走得上气不接下气:“这不是有一封您的信嘛!”
“哦?哪儿来的?”
“部队上来的。”瘸子来到支书跟前,寻找了平衡的支点,站稳了姿势,从怀里掏出两封信来,脸上带着媚笑:“我看了下,一封是黑子写给秀芬的,另一封是写给您的,看这字写得多漂亮!不用猜我也知道,肯定是海涛写来的,咱村的后生可出不了这样的秀才。”
“嗯,是海涛写的字,有彩玲的吗?”柳家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然后又盯着瘸子问。
瘸子摸了一把自己的头发,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没,没有了,要是有,我马上就送来。
“好,我有点事儿要出一下门,上午的水先不用烧了。”
“嗯,知道了,放心,您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都有开水。误不了事儿。”瘸子说,“您是去开会吧?”
“哦,不是,准备找一下张校长,让彩玲念高中去。”王三瘸子原来是一名退伍军人,当年他头一天参军,第二天就跟着部队去攻打石家庄,结果一枪没放,腿上就挨了一颗机枪子弹,还是柳家其从前线把他给背回来的。伤好后,腿瘸了,就没有返回部队。后来柳家其在村里当了书记,就安排他在队部看门,出于感激,王三瘸子对他也是忠心耿耿,所以,家里有什么事儿,柳家其也从来不避讳他。
“嗯,还是支书您有眼光,那您快去吧,不耽误了,不耽误了。”王三瘸子一直站在那儿望着支书走远,才回过身摇摇摆摆往村部走去。
(18)
听到主人熟悉的脚步声,本来正在酣睡的那头花母猪猛然支起前身,然后欠起肥硕的臀部,嗷嗷叫着扒在栏内张望。还没有等秀芬把食盆放下来,它的长嘴已拱了过来,把猪食溅了秀芬满怀。
“饿痨!”秀芬抖了抖前襟,恼怒地骂了这畜牲一句。然后理了理前额的刘海,专注地欣赏母猪吃食。再过两个月,母猪就要下崽了,它的身体已明显不如以前灵便。今天秀芬在猪食中放了少量的豆饼,所以,母猪吃得格外香甜,偶尔还会抬起头,感激地望着秀芬。
唉。秀芬轻轻地叹了口气。这头母猪是家里的唯一家产,尽管黑子上个月寄来了6块钱的津贴,但光给老爹买药就花了一多半,平时吃盐使火都靠家里那几只母鸡下的蛋。早上王三瘸子送来了黑子的来信,并夸奖了黑子一番。王三瘸子说,你看你家黑子多体贴人,部队每月差不多就6块钱的津贴,全寄回来了,真是难得啊!秀芬心里有些发酸,不由心疼起自己的男人。人家周根才前阵还写信回来向家里要钱,说饭吃不饱,家里变卖了好几只鸡,才把钱给寄过去。黑子饭量大,还不知在外面是否能吃饱肚子,身上一个子儿不留,要遭受多大的罪啊?想到这儿秀芬眼泪就下来了。王三瘸子忙劝,哭什么嘛!男爷们到部队锻炼,难得!总比在家劳动要光荣、要有出息是不?万一黑子在部队上提了干,你作为家属还可以随军,一起去部队吃皇粮。眼下难是难一些,但总比一般庄户人家有盼头。
秀芬说,瘸叔,我不是舍不得黑子,想拖他的后腿,我是担心黑子在部队挨饿。在家虽然没啥出息,但总能每天混个饱是不?怎么不是活一辈子人呢?
王三瘸子以老兵的身份劝道,别去听周家那小子胡说八道,当年咱们部队就那么差的条件,每顿都还有白馒头吃,部队不吃饱怎么打仗?现在听说部队上生活待遇都好上天了,比咱支书家吃得还好,顿顿都是细粮,还有大白菜猪肉炖粉条。
说到这儿王三瘸子咂咂嘴:那真叫香,可惜,我没吃几顿。
秀芬心情开朗起来,问,瘸叔,你当时还应该伤好后回部队去。
“谁不说呢?熬到现在,我多少也得是个团长,与咱们县长一个级别。”王三瘸子仿佛一下子找到了感觉,“不是我不想当兵,实在是不想再给部队添麻烦,一枪都没放,白吃了部队几顿饭,哪还好意思瘸着腿赖着部队呢?”
秀芬说,那是,咱瘸叔就是有觉悟。
王三瘸子摆摆手,说,行了,别笑您叔了,咱忙着去。秀芬望着他的背影走远,才撕开黑子的来信,里面有好些字不认识,回头还得叫彩玲帮着念念。
秀芬待母猪吃净食,把食盆端回了家,听黑子爹在房间里咳嗽得厉害,忙问,爹,早上的药吃了没?
老爹说:“吃过了,这会儿还有些闷,一会儿就好,不碍事的,孩子。”
“黑子来信了。”秀芬说。
“哦?快念给我听听,这孩子真不懂事儿,家里大事小事都靠着你张罗,他竟然三天两头不来个信儿。唉!”
“他可能在部队忙,所以信写得少呗。”秀芬说,“我一会去找彩玲,让她帮着念念。”
“嗯,那你快去吧!”老爹说,“回来说给我听听。”
秀芬装了信,匆匆忙忙去找彩玲。没想到与彩玲碰到了半道上。
“秀芬姐,我正要去找你,你这是去哪儿呀?”
“巧了,我正想去你家。黑子来信了。”秀芬从身上摸出黑子的来信,递给彩玲,“快,帮咱念念。”
“嗯,好。”彩玲把信展开来,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说,“你看,黑子哥有出息了,在部队当上技术员了呢!”
秀芬心里美滋滋的,把信接过来,小心翼翼地收好,脸上便洋溢出幸福的笑容来:“那海涛干什么了?海涛兄弟是高中生,一定混得不比黑子差。”
“海涛给我爸来信说,他与黑子几人一个连队。”彩玲说,“差不多吧,都在部队上搞机械。”
“妹子,你还不好意思对我说啊!”秀芬说着上来就挠彩玲,两人在那儿疯了一阵,彩玲好不容易收住笑,理了理刚才被弄乱的秀发,说:“其实我找你想说件事儿,过两天我可能要去读书了。”
“啊?”秀芬惊讶地问,“什么时候走?”
“还不知道呢,刚才听我妈说的,我爸已去联系了,说不定明天就去。”
秀芬羡慕地说,真好,可惜我这辈子算是没机会了。听到这消息,我又高兴又难过。
彩玲知道秀芬是舍不得离开自己,忙劝道,没关系秀芬姐,反正学校也不算远,以后我会常回来的。你要是想我,也可以去学校看我。
秀芬闷闷不乐地说,你黑子哥不在家,有话儿咱姊妹俩还可以聊聊,你现在一去上学,我连个说话儿的人也没有了。不过,我还是真心为你感到高兴,将来毕业了,与海涛一样,你们都是高中生了。
“其实,这也都是我爸的主意,非让我去读不行。”彩玲说,“我就不信,我不读高中,海涛哥就会看不起我了。”
“读书是对的,别胡思乱想了。你姐我可不行了,就看你黑子哥有部队能混出个什么样来,将来跟着他沾点儿光。”
(19)
马叉河中学是设在镇上的一所最高学府,坐落在离集镇约一公里的马路边上。学校的大门建得很有气势,几面红旗在门楼上高高飘扬,比柳家沟村部气派多了。尽管彩玲之前曾多次路过学校门口,但从来没有想到今天会走进这所学校来念书。
这会儿正赶上下课的时间,校园里十分嘈杂。大门内不远有一个茶房,旁边有两个水泥砌成的乒乓球台,中间没有拦网,一字摆放着几块青红相间的砖头,几个老师模样的人正在那儿你推我挡,玩得正酣畅。球台紧靠学校的操场,两侧竖立着十分破旧的木质篮球架,还有一块栏板已没有了楞角。彩玲望见那儿大约有二十几名学生,正在争抢一个篮球。其中一名拿球的学生穿着一件很不合身的黑色棉袄,带着球左右穿梭,像一条灵活的脱兔。只见他抱着球紧跑三步,一抬手投篮,只听“嘭”的一声,那球沿着铁圈打了几个旋,最后咣当一声,球竟然进了。彩玲禁不住叫出一声好来,于是那群学生的目光一起聚焦在彩玲身上,看得彩玲面若桃花,赶紧把目光移往别处。
一个头发花白,戴着圆型眼镜的老者走了过来,面带慈祥,问,你是不是柳家的彩玲?几年不见丫头都长这么大了。
彩玲回道:“您是张校长吧?我爸让我找您。”
“好,好,来了就好。我已全部安排好了,你到高一(2)班,这个班相对情况要好一些。”张校长说着,冲那群打球的学生喊:“李东民!过来!”
彩玲看见刚才投球的那名学生朝这儿跑了过来,鬓角上还挂着汗珠,还没有等他站稳,校长就吩咐道:“这是新来的柳彩玲同学,分在你们班了,你现在带她去教室!”
“哦。”这名男生用黑棉袄袖子擦了一下汗,对彩玲说,走,然后顾自往前面的教室走去,彩玲跟在后面,看着他这件很不合体的棉袄,在心里偷偷地笑。
李东民竟然与彩玲成了同桌,而且很快熟悉了。彩玲知道李东民家里很贫穷,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她发现李东民很少买菜,而是随身带了个玻璃瓶,里面装着自家腌制的萝卜干咸菜。彩玲经常把买来的小炒分一些给他,自己装作喜欢的样子,抢着去吃李东民的萝卜干。
在一节自习课上,李东民传给彩玲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四个字:“你真好看”。而李东民很快收到了彩玲的回复:“别瞎想,我定亲了,是军婚,一六0五,剧毒。”
“我没瞎想,只是喜欢。”字条还在继续。
“那你叫我姐。”
“好,你叫我弟。”
两人对视一笑,各自看着自己的书。
“彩玲——”不知什么时候秀芬站在了教室门口,正冲后排招着手。彩玲赶紧迎出来,高兴地问:“秀芬姐,你怎么来了?”
“你猜。”秀芬神秘地说。
“来赶集呢?”
“不对。”
“想我了?”
秀芬笑着说:“算你猜对了,今天过来赶集,婶子让给你捎点钱来。当然我也想你,可是,有人比我更想你。”
“谁?”
秀芬也不回答,魔术般地将一封信递到彩玲面前,“还能有谁?海涛呗!信寄村里的,我帮你带来了。快打开看看,都写了啥。”
彩玲红着脸说:“不看。”
“死丫头,就是小心眼,我的信都让你看了,你的封却对我保密,不跟你好了。”秀芬说,“你看看,要是提到黑子,你就对我说说,要是没提就算了,你们俩自己热乎吧。”
秀芬的话让彩玲感到有些难为情,这是她第一次单独收到陈海涛的来信,激动得心里嘭嘭直跳,她害怕陈海涛在信里写着热辣辣的词,所以,无论秀芬怎么说,她也不肯当面拆看。彩玲说,不急,这会儿我们正在上课,过几天学校放假我回去找你。
彩玲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看看老师不在,就默默地那儿读信。海涛向她介绍了自己目前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嘱咐她一定要替自己照顾好奶奶。看来,海涛还不知道她已回学校读高中的事儿,彩玲决定马上在回信中告诉他。
李东民悄悄地问,谁给你写的信?彩玲大大方方地说,你姐夫,从部队上写来的。李东民就不再说话,过了一会儿又问,学校过几天放假,你回家吧?彩玲答,回。
李东民说,我也准备回去,菜吃完了。要不,到时候你叫上我,咱一起回来,怎么样?我家还有不少萝卜干,也给你装一瓶过来。
彩玲冲李东民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