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无敌唬人 小说:玄幻 作者:奉天笑笑生 简介:大唐道士袁天罡在凌云山中闭关修炼了三百余年。期间修得长生不老之术,并最后得道。在其羽化飞升之前,他将一把承影破空剑和一个装着一颗定颜丹的白色瓷瓶,交给了他的关门弟子,年纪刚满十六岁的元之。元之下山之后,经历了千辛万苦。这期间,在他与人交往当中,由于其经历与众不同,所以他即便说的是实话,别人也会认为他是在唬人。他为了生存,后来也必须得连蒙带唬,经过...
“好,我知道了。
以后你就负责喂马吧。”
“哦,是!”
元之低沉的声音中带着极度的失望。
他知道,自己又被归到了另类当中。
可转念又一想:
“也好!喂马安全。
以后我还能随便骑马。
哼!瞧不起我。
一年之后,保证你们谁也骑不过我。”
一年之后。
某日的傍晚时分,
从城外缓缓走进来一队战马。
这队战马一共有二十匹,它们都整齐纵行列队沿着街道一侧行走着。
奇怪的是,前面的十九匹马上空无一人,
只有最后一匹的战马上盘腿坐着名士兵。
走近一看,原来每匹战马的嘴上都叼着后面那匹战马的缰绳。
坐在最后那匹战马上的人,就是神机营的马倌元之。
元之十八岁了。
刚开始的时候,负责管理马匹的队将祁嘉,还要派另一名老兵陪着元之一起出去遛马。
等元之彻底上手之后,便经常让他一个人出城了。
元之在出城遛马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具备了天耳通的能力。
这也是师傅在给他打窍时,让他获得的功力。
他现在不但完全能够听懂马匹之间所说的语言。
还能让这些战马明白他所发出的各种指令。
通过这个能力,所有他经手训练过的战马都被他训练得服服帖帖的。
元之坐在马背上,正在闭目打坐。
此时他的法力修为已经达到了炼气中期。
就在这时,突然从大街上传来了一阵阵的哭喊声。
元之立刻睁开双眼,向着哭声传来的方向望去。
哭声是从许多民宅和店铺里传出来的。
随即在成都大街小巷的店铺,便开始出现了关门罢市的情况。
“出大事儿了!”
元之已感到大事不好。
他赶紧抓起缰绳,跑到了马队前面,
随后打了一个响指,所有马匹全部加快脚步,紧跟在元之身后快速向着永和府方向奔去。
元之带着马队从永和府后门走了进去,并将所有马匹带入马厩之中。
这时附近神机营的营房里也传来了阵阵哭声。
祁嘉听到马厩里有马嘶的声音,便往这里走来。
“元之,遛马回来了?”
“回来了。
祁队将,这是怎么回事儿啊?
早上出去的时候还好好的,回来时全城哭声一片,
街上的店铺各个关门闭户,这是要罢市啊!
怎么连营里都有人在哭?
到底是谁死了?”
祁嘉是太子手下负责马政的队将。
元之跟他很谈得来。
“唉!是山南西道节度使华洪。
昨晚与马军都指挥使唐道袭夜饮后,被缢杀了。”
“王宗绦被勒死了!
他不是当今皇上的假子吗?”
“皇上有一百二十个干儿子。
亲生的才十一个。
宗绦有勇略,得众心,战功赫赫。
广大工商业者和军队将士听到这一消息后,都异常的悲愤。
元之老弟,人太能干了也不行啊。”
元之听罢,立刻陷入了一阵沉思。
就在此时,前院发出了一阵嘈杂之声。
是太子元膺在破口大骂唐道陵。
“唐道陵,你他娘的算个什么东西。
你个舞童出身的小白脸子,靠着给父皇当男宠而鸡犬升天。
现在连宗绦大哥都敢动。
我早晚有一天得把你干死!”
“太子爷,您小点声,别让唐道陵听到。
他可是皇上身边的红人。”
太子身边的一个妃子劝道。
“放你娘的狗臭屁!
我他娘的怕他?
来人!
把这个多嘴的贱人拉出去砍了。
气死我了。”
“太子爷饶命啊!”
随着哭喊声响起,那名妃子被神机营的士兵拖了出去。
此时站在后院的元之,顿感脊背一阵发凉。
祁嘉吐了一下舌头,赶紧转身离开了马厩。
元之的师傅袁天罡之所以被称之为“妖人”,是因为他的相术高明,看人极准。
元之不但继承了师傅的相术,也对师傅和李淳风一起合作书写的《推背图》了若指掌。
《推背图》准确的预测了数千年后华夏各个朝代的兴衰。
当元之看到元膺第一眼时,就知道这位太子是个短命鬼。
而那位唐道陵更是一个背后搬弄是非的小人。
这两人水火不容,都将不得善终。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所谓江湖险恶,不行就撤!”
元之心里开始盘算着如何找机会逃走了。
只不过天机不可泄露。
果然,几年之后太子元膺杀了唐道陵。
从而也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王元膺死时才二十二岁。
其手下的一干人等也全部被杀了。
十天之后,元之利用再次出城遛马的机会,逃离了成都。
此时大梁已迁都至洛阳。
他的逃跑目的地就是梁朝都城洛阳府。
元之此时通过修炼,已可实现辟谷。
不过为了安全起见,他还是在怀里放了十几个大枣。
平时会在舌下含一颗枣核以生津。
在临走之前,他已经给自己置办了两件淡青色的劲装。
当他再次一个人带着战马,走出城外的时候,
便将身上所有的武器和服装全部脱下,
他换上了一套淡青色的衣裤,一双黑面白底的布鞋。
他此时已经不穿道士的衣服了,而是一身武生的打扮。
元之只是背着一个小包袱,腰中挂着自己的承影破空剑。
他丢下马群,头也不回的,向着远处的深山老林里奔去。
元之并没有马上走大道,出蜀地,奔洛阳。
而是先在附近的丛林里潜伏了下来。
他估计太子的手下“鬼首”徐瑶将军,一定会派人到处设卡抓他。
但是他们绝不会发现,
他就在成都附近的林子里潜藏起来,根本就没走。
两个月之后,元之从林中走了出来,一路畅通无阻的出了蜀国。
一个月之后,他走出了蜀地。
元之回头看了看自己曾经生活了十多年的地方,心中涌出一阵酸楚。
他跪在地上冲着凌云山的方向磕了三个响头。
心中默念道:
“师傅,希望您老人家能保佑我,能平平安安的到达洛阳。”
元之站起身来,拍了拍膝盖上的土,刚要挺直腰杆,就听到耳边响起了一声大喊:
“想要命,就留下买路钱!”
话音未落,两把钢刀便已架在了他两侧的肩膀上。
元之定睛一看,刚才还在道边上歇脚的几个脚力,现在都从身边的竹筐里拿出刀来。
“一、二、三、四、五!”
元之的目光扫视了一圈,看到在自己周围的五个壮汉。
“各位大哥,饶小弟一命吧!
我身上的银子都给你们。”
“你不给也得行啊!”
一名青脸的汉子一把将元之背后的包袱薅了下来。
打开一看,里面除了一套淡青色的衣裤之外,就是十几个大枣。
“银子呢?”
“在这儿呢,在这儿呢!”
元之战战兢兢的从怀里掏出来二两散碎银子,哆哆嗦嗦的递给了那位青脸大汉。
“就这么点儿!
你在腰上挂个剑柄干啥?”
“只是个佩饰,戴着好玩而已。”
元之边说,边把腰中的剑柄摘了下来,并握在手中。
“大哥,搜搜这小子的里怀兜。
看看还有什么没掏出来的。”
青脸汉子听罢,上前一步,伸手便往元之的怀里掏去。
那里有师傅给他的白色小瓷瓶,里面还有一粒定颜丹。
元之心里不禁咯噔一下:
“不好!
绝不能让他拿走定颜丹。”
——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