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南明萧新宇,萧文轩小说在哪里可以看

小说:征战南明 小说:历史古代 作者:笔耕大师 角色:萧新宇,萧文轩 简介:现代青年军官萧新宇,重生在南明弘光元年。弘光帝朱由崧昏聩无能,江北重镇扬州城岌岌可危,此时,一支劲旅正在悄然崛起! 书评专区 《征战南明》最新章节全文阅读免费阅读 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坐在床头,其他人都是站着的,唯独他是斜坐在萧新宇的卧榻之旁。“老人家,我这是在哪里?”那老者神情一滞,随即又恢复如常,笑道:“谢天谢地,千户少...

却说散会之后,萧新宇只留下了张汉卿和贾文杰两名小旗官,满屋子的人都笑了,这两人腰间有一块红木腰牌,显示他们是在场军官中官职最小的小旗官。

作为一个现代人,萧新宇察言观色的能力还是一流的,但他不管众人心中的猜测。

多年的军旅生涯,他本能与那些勇猛者惺惺相惜,他们两人虽是最低级的小旗官,名义上手下各管着十个人,通州城普通家族拥有的家丁恐怕都不止这个数。

萧新宇策马来军营的时候,就在思考组建一支新军的问题,可暂时保留在卫所编制之内,不然容易引起上峰不必要的猜疑。

新军番号暂定为“大明静海军”,之所以会起这个名字,主要因为南直隶通州,又名崇川,五代设郡,称静海。

萧新宇想等弘光朝廷倒台后,再打起大明静海军旗帜,以保卫通州的名义招兵买马,通州子弟兵应该会踊跃报名吧!

张汉卿与贾文杰耳语道:“我们两人好像没有做错事吧,千户大人为何将我们留下来?”

当然,他们不再多想,因为谜题马上就要揭晓了。

萧新宇先对张汉卿道:“你叫什么名字?”

张汉卿心中苦笑道:“敢情这位千户大人,对他这小旗官还没有什么印象,其实也难怪,通州千户所虽才千余人,可副千户(从五品)、所镇抚、百户、总旗等各级武官加起来也有上百号人,自己官太小了,千户大人自然不会放在心上。”

张汉卿朗声道:“小旗张汉卿,拜见千户大人。”

萧新宇笑道:“名字很不错,汉家公卿,有志气。”

千户拿自己的名字说事,张汉卿多少无奈,心道:“什么公卿王侯?如今,我是个卑微的小旗官,大人真会开玩笑!”

小旗张汉卿问道:“不知千户大人,留下我等有何事吩咐?”

萧新宇笑道:“尔等不要拘束,畅谈一下你们对当前局势的看法。”

张汉卿和贾文杰面面相觑,堂堂千户与两个小旗官“煮酒论英雄”,有些所问非人吧!

不过,他们还是据实回答,贾文杰沉重地说道:“我大明的形势好像不太妙!”

萧新宇道:“你们说说看,如果弘光皇帝投降了清军,我们跟着投降吗?”

贾文杰道:“属下还真没有想过,要是皇帝都没有了,我们还卖什么命?”

萧新宇以现代人的先知先觉,对偏居江左的弘光政权本没有抱什么希望,但现在作为一名大明军人,他要履行一名军人的义务,他绝不能不战而逃!

萧新宇对弘光帝朱由崧没有什么好感,他在前世参加军官培训课程,曾选修《明代军事史》这门课,最后一章讲南明军事史。

所谓“南明”,只是后世史学家杜撰的学术名词,南明的国号仍为“大明”,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南明,就像世间本没有南宋一样。

记得那位军事史沈德明教授,侃侃而谈道:“其实,崇祯自杀殉国之后,大明还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明朝坐拥江南膏腴之地,江浙是鱼米之乡,没有了满目疮痍的北方拖累,南明本可和南宋一样维持南北朝的旧例,坏就坏在朱由崧。”

萧新宇心道:“我重生在弘光朝,历史却没发生变化,扬州陷落、被屠城的惨剧即将上演,我真的可力挽狂澜吗?”

他对两名小旗道:“扬州城丢了,通州城也将不保,清军拿下江北重镇扬州,南都沦陷也是迟早的事情,那时,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萧新宇所在的通州隶属于扬州府,而扬州府是南明弘光朝江北的重镇,按照真实的历史,清军南下,扬州沦陷难以避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他想起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面的歌词,不禁感慨系之。

“咱们是军人,千户大人叫打哪里,我们就打哪里!”两小旗官不约而同地表态道。

萧新宇问道:“尔等可知本千户为何单独留下你们?”

两小旗道:“属下不知,还请千户大人明示!”

萧新宇道:“尔等听令,本千户任命小旗张汉卿为代理百户、小旗贾文杰为代理副百户(试百户),等你们在扬州之战中立功,我会请扬州卫指挥使大人向南京兵部、中军都督府行文,给你们正式任命书。”

明代百户统兵百人,是百户所的最高长官,为正六品武官。试百户为是百户的副手,为从六品武官。

张汉卿从七品小旗骤然提升到正六品百户,而贾文杰也由小旗升任从六品武官,幸福来得突然,张汉卿和贾文杰都还没心理准备,他们一时都愣住了。

国朝初年,明太祖创立卫所制度,构想源于隋唐的府兵制。

按制,百户官下面应有一百名士兵、两个总旗官和十个小旗官,外加一个副手即试百户。

可现实是残酷的,通州千户所下辖的百户所从未满员过,基本上也就二十人左右,缺员率高达百分之八十。

萧新宇看穿了他们的心思,继续道:“你们手下的缺额,尔等可自行补上,军饷等按照百户所满员标准拨付。”

“明天上午,将在大校场举行军官大比武,本千户会淘汰掉两名最差、最不称职的百户和副百户,他们的位置由你们顶上,你们是否有信心在比武中获胜?”

张汉卿和贾文杰齐声道:“多谢千户大人提拔,我等唯千户大人之命是从。”

如今,已是正月了,留给萧新宇改变历史的时间不多了,“改变南明历史,就从通州守御千户所开始吧!”

他想突击提拔几名可靠的军官,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亲信,唯他马首是瞻,这两名小旗官一下子提拔到百户之位,必定对自己感恩戴德,由此,可着手建立自己的班底。

萧新宇道:“你们都退下吧,明天早上准时参加晨练和军官大比武。”

张汉卿走出军帐,还在发愣,“我真的成为百户了!这不是做梦吧?”他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贾文杰,字亦秋,粗通文墨,山东人,抗倭名将戚继光的老乡,数年前,他被调到江淮地面。

而张汉卿则是本地军户出身,祖上在太祖时代,就已驻扎在通州地面,也算是老通州人了,连乡音都已是纯正的通州口音了。

南通地区方言十分难懂,也很复杂,如果当地人不讲官话,外地人很难听懂。

萧新宇在前世就个语言通,不仅懂多门外语,还精通中国各地方言,其中就有号称“最难懂中国方言”的南通话。

南通话的形成要追溯到隋唐之际,南通的主要人口是江南吴语区的移民,吴语可看成是南通话的雏形,而相邻的如皋县则以江淮官话为主。

萧新宇重生在明朝以来,和本地老百姓一样讲的是南通方言,而在军营里给军官训话却用的是明朝官话,他能自如地在南通方言和明朝官话之间切换,也算是个语言奇才了。

才短短数日,萧新宇就已融入了大明朝,融入了南通州,从来没有人发现他其实是个外来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