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秦末:我和楚汉争天下 小说:历史古代 作者:若尘天下 角色:樊哙,刘季 简介:穿越到了秦朝末年,却沦为项羽、刘邦的配角,争扎!等待一个舞台,超越!幸得虞姬相陪,此生不寂寞,项羽奈若何?与刘邦、项羽争天下,得韩信,收陈平,张良不来也罢,免得刘邦过早被项羽干趴下;改革变法,强兵强国,灭项羽,诛刘邦,横扫南蛮,一统天下;帮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徐福,逃到东海建立了扶桑国,必须灭掉;塞北纵马,驱逐匈...
见到亭长,虞子期又把事情的经过说一遍,跟亭长说是魏道和阿宽伸手相助才赶跑盗贼。
亭长带人仔细查看了现场,又看了一下魏道和阿宽的验传,一一作了记录。验传相当于后世的身份证和通行证,相关信息刻在小木片上。
待一切都查验清楚,亭长叫人将死了的盗贼带走了,并吩咐虞子期改日到县府作笔录。
屋里的钱财也基本被抢劫一空,魏道安抚好虞子期姐弟俩,出钱帮他们办了死者的后事,遭此大难,姐弟俩也不想在此呆下了。
官府对这个案子很重视,对现场再一次进行了查验,对虞子期姐弟、魏道、阿宽都一一录了口供。
魏道特意替呼救那老汉说了不少好话,如果没有老汉出来呼救,魏道和阿宽就不会前去救援;如果老汉不呼救,装作不知情,偷偷离开也是没人知道的。
因魏道极力保那老汉,最终那老汉没有获刑,还立了一个小功,得了一些奖赏,相当于他种地辛辛苦苦几年的收入,对魏道感激涕零,虞家姐弟对老汉又是千恩万谢。
一场腥风血雨之后,虞家宅子又恢复了平静,离去的人已经上了山,把悲痛留在了两位年轻人的心间,同时复仇的火焰在心头蔓延,虞子期和虞妙弋不知何去何从。
魏道在院子里漫步,青色的旧砖墙上爬满了藤蔓,绿叶间镶嵌着含苞待放的花骨朵,阳光从树叶之间透下来,照在晶莹剔透的露珠上,闪闪发光,门前的小溪清彻透底,几只小鸟在岸边的芦苇丛里欢快的展翅跳跃着......
魏道脑海里浮现出往常的情景,桃花树下,青石凳上,一位貌若天仙的白衣女子,怀抱琵琶,轻轻吟唱,婉转的声音回旋在这山水之间,余音在心间环绕,经久不息......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若能有此佳人陪伴在这青山绿水之间,还要什么城、要什么国、要什么天下,难怪项羽待她始终如一,生死难舍。
魏道想到这里,感觉自己很不厚道,人家刚刚家破人亡,自己还在想这种美事,更何况上天将他置于这个时代,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他做,现在没有时间儿女情长。
虞妙弋姐弟俩终于有了主意,决定去投奔项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楚国大将项燕之子,虞氏一族也是世代为楚将,所以两家人是世交。
童年的项羽和虞家姐弟是青梅竹马的玩伴,后来项梁杀了人,项羽跟随叔父避难去了吴中一带。
姐弟俩能想到最亲近的人就是项梁了,所以决定去投奔于他,也希望他能帮助找到仇家。
虞子期向魏道说明了情况,只是对于魏道的救命之恩,姐弟俩却不知如何报答,“恩公救命之恩,如再生父母,妙弋和吾弟今生今世都报答不尽,待他日大仇得报,妙弋再侍候在恩公左右,做牛做马。”
“望恩公宽恕,大仇不报,子期亦羞愧立于这天地之间,待复仇完毕,再侍奉在随恩公左右,任由差遣。”
“二位不必如此客气,你我之间相隔千里,在这危难之间能够遇见,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不如以兄弟姐妹相称。”恩公恩公的叫得魏道好不自在。
“承蒙恩公不弃,吾姐弟俩恭敬不如从命,大哥。”姐弟俩再次下跪行礼,魏道赶忙扶住。
“你们现在要去吴中,我正好也想去吴中一带看看,不如一同前往。”魏道正好想要见一下项羽。
“若如此,最好不过了,只是一路又要劳烦魏大哥照顾了。”虞子期说道。
“既然是自家兄弟了,何必见外。只是我将要在淮阴停留几日,有些事情要处理,你身上的伤正好可以在淮阴找个好大夫瞧瞧,调养几日。”
“如此也好,那我收拾一下,我们明日就出发。”
虞家养的马只剩一匹了,魏道叫阿宽去下相(今宿迀)购置了一辆马车,四人几日后来到了淮阴县。
四人在客栈住下后,找来了大夫替子期重新包扎了伤口,妙弋留在客栈照顾子期,魏道和阿宽出门寻找韩信。
淮阴城虽不大,但魏道和阿宽不知道韩信家住何处,只能沿街找人询问,所问之人都摇摇头。
魏道似乎反应过来,一个默默无闻的穷小子,有谁会知道他的名字呢?于是换了种方式,就问知不知道有一个年轻人,衣衫破烂,背一口宝剑,整天无所事事。
这样一问,大家就都知道了,看来韩信还是淮阴城的名人啊,于是七嘴八舌说开了。
这个说:“你说那穷要饭的啊,穷得饭都吃不上了,还不做一份事做,还背一把剑,还以为他是贵族大老父呀,这种人不值得同情。”
那个说:“听说他祖上真正是贵族,只是到了他父亲这儿落魄了,他父亲当兵战死了,母亲悲伤欲绝,不久也离开了人世,只留下这可怜的娃,前些年靠家里的积蓄还能勉强度日,这两年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现在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另一个又说:“可别提他了,有好心的店主看他可怜,让他帮忙看店,结果也是整天捧着书在那里看,有客人上门买东西也爱理不理,还经常忘了收钱,到后来就没有人敢找他干活了。”
还有人问:“你找他干嘛,他是不是在外面犯什么事了?”
“没有,没有,我是他远房的亲戚,多年没有他们家消息了,今天正好路过此地,特来打听。”魏道答道。
“哦!这样就好,有个亲戚帮扶一下也好,不然哪天饿死了也没人知道。”
大家只知道韩信家在城南南昌亭,魏道只好向众人道了谢,和阿宽赶往城南。
魏道和阿宽找到了南昌亭亭长家,敲门后出来一妇女,看样子应该是亭长的妻子,见是问韩信,又是一阵抱怨。
“韩信啊,甭提这小子了,我家男人不是当了个亭长么,亭里摊上这号人物也是倒霉。”那妇人叹了口气,接着说:
“有一次看这小子好像几天没吃饭了,万一饿死了,我家男人说不定还要担当责任,就让这小子来家吃饭,结果这愣头青天天来家里吃饭,饭量又大,一个人顶两个人的饭量,叫他跟着我家男人当差,他还不愿意,这年头谁家有多余的粮食养这么一个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