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余雪赵怜,李萍,望余雪小说免费阅读

小说:望余雪 小说:历史古代 作者:哲凰 角色:赵怜,李萍 简介:年年有余雪,瑞雪兆丰年,世代才人出,望月知心安。一男一女回北安认亲,围绕男孩的奇妙人生从北安就此展开。 书评专区 《望余雪》最新章节全文阅读免费阅读 正德八年,大雪。安王府静心庭。当朝硕果仅存的异姓王赵怜身披先帝赐赠的金红色蟒纹披肩,卧于檀木椅上闭目养神。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传来。“王爷,边境来报,我军粮草只能维持数日。”管家荣叔将信...

赵哲姐弟来到王府有一段时间,经过寻宝事件,王府中的人,包括五夫人郑烜都深知姐弟二人的手段,就不再自讨苦吃。

赵怜看着姐弟逐渐被大家接受,相处的还算不错,就开始考虑二人的教育大事,自己没文化,被朝里一众老顽固称作泥腿子,赵怜大度不与他们计较,但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这样。

况且姐弟二人从小成长于乡野,身上江湖气息颇多,没有一点郡主和世子的模样,于是赵怜发布告示,邀请天下有识之士,当姐弟二人的老师。

至于学什么,就要因材施教,赵晗是郡主,按道理琴棋书画需要样样精通,女红刺绣也要略知一二。

赵安作为世子,安王的接班人,王府上下未来的顶梁柱,君子六艺、文韬武略、十八般武艺都需要掌握,因此给赵安选老师,是一件令人头疼的问题。老师多,但具有远见、胆识才识的老师寥寥无几。

告示发布后,安王府门庭若市,凡是有点学识之人都争先恐后的去安王府报名当老师,谁要是当上世子郡主的老师,一步登天、加官晋爵都不在话下。

赵晗虽行事鲁莽粗犷,但骨子中继承了母亲的女性之美,因此她并不反感学习琴棋书画、女红刺绣之类的东西。她找老师的标准很简单,哪位看着顺眼,长相优美就选谁,于是赵晗选择了北安第一美女叶蝉宁。

赵怜看着自己的女儿愿意接受自己的规划,心中甚是欢喜,反观赵安,赵怜就乐不出来了。

赵安平日来到王府后,和赵怜说过的话不超过十句,赵怜一度怀疑孩子仍在记恨自己,没有做到父亲的职责。

二三十位唐国知名的学士在大堂内等候,甚至还有两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都在翘首以盼这份肥差花落谁家。

可赵安如同与世界隔绝般的安静,躲在房间里玩蛐蛐儿,这是前几日赵诚教他的。

赵怜看着房间里斗蛐蛐儿的赵哲,心想孩子还小,爱玩是天性,也是好事,至少证明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心理疾病。就是赶紧得选个老师,不然把这么多大学士凉在那,自己的面子挂不住不说,这帮学士啥都能干出来,回头写我安王儿子不尊师重道,可就麻烦了。

赵怜厚着老脸求赵哲:“儿啊,你给爹个面子,选个老师,随便选一个也行。”

赵哲不像他姐,父亲的话还是听的,因为他清楚,没有母亲的庇护,行事还是要乖巧的。

“我听爹的,爹替我选吧。”赵安将蛐蛐盒盖上。

赵怜径直走向庭院,看着一众学士,提醒的咳嗽一声,众人见到赵怜,异口同声的说:“王爷”。

“诸位,我儿怕生,委托我替他选一个老师,我大老粗一个,可就看谁有文化就选谁了。”

赵怜说完话,再看底下的一众人齐刷刷的整理衣领,挺胸抬头,嘴里不时来几句名诗,尤其是京都来的那几位,甚至踮起脚尖,目的就是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世子的老师,将来世子成王,自己不说一人之下,届时地位能有自己高的人,也找不出几个。

“你,叫什么名字?”赵怜用手指了指一位气宇轩昂的年轻男子。

“回王爷,在下杨茗。”

“杨茗…杨名立万,名字不错,人长得也精神,但看着不像有多大学问。”赵怜阅人无数,文化虽有所欠缺,但看人还是很准的。

“你!叫什么名字!”赵怜将目光落在一名魁梧大汉身上。

“回王爷,冯德邦。”魁梧大汉的嗓音清脆哄亮。

赵怜开始打量冯德邦,一米八五的大个人,脸部黝黑,八字胡,颇有些外国友人的模样。

“嗯,冯德邦…就你了,跟我来。”赵怜大手一挥。

“杨兄,姓冯的什么来路,乡野村夫,能成为世子的老师。”京都来的几位费尽心机包装自己,甚至都没被王爷点名,心中难免不平衡。

“行伍出身的王爷,可能更爱这种人吧。”杨茗无奈的叹气。

冯德邦随赵怜来到赵安房前,此时赵晗早就带着老师叶蝉宁去古雅阁挑选新式女装了,用赵晗的话说:“学习,也要美美的。”

二人刚到门口,就看见赵安坐在北安地图,逗蛐蛐。

“儿子,这是给你请的老师,过来拜见。”赵怜招手赵安过来。

“拜见老师。”赵安礼貌的向冯德邦鞠躬弯腰。

“你我不必多礼,相互学习即可。”冯德邦回答。

赵怜嘱咐几句,就自行离开了。

冯德邦率先说话:“你对地图感兴趣?”

赵安说:“是的,看蛐蛐在地图上行走,很有意思。”

“那好,咱们第一节课就讲讲地理,讲讲咱们北安的地理。”冯德邦脱下靴子,和赵安席地而坐。

“咱北安的地理,具备三个特点:大、博、捷。”

“第一,大,有多大呢,除去东盛和南崇岛,陆地面积高达二百三十七万平方公里,你知道是什么概念嘛?”冯德邦在唐国地图上用笔将北安圈出来。

赵安摇摇头。

冯德邦继续说:“唐国国土面积的二分之一,琉璃国土面积的五点三倍,印泰和南缅的面积总和,是不是很大。”

赵安这次换成连续点头。

“第二是博。”

“这我知道,地大物博。”赵安学会抢答。

“对,地大物博。”冯德邦满意的微笑。

“博到什么程度,这么说吧,天下之大,北蒙盛产牛羊、突厥蔬果奇多、印泰铁石成山……,有的地方地势平坦,具备丰富的水力资源;有的地方山川林立,拥有广袤的森林;而北安,做为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占尽了以上所有的有利条件。”

赵安追问:“兵家必争之地?”

“是的,必争之地。”

“第三,捷。”冯德邦继续说。

“北安东临琉璃,西接突厥,北观北蒙,南望长安,陆路水路交通便捷,这么讲,世间的商人,都愿来北安做生意。一个国家民族的兴衰,往往跟地理密不可分。”

“原来如此。”赵安恍然大悟,怪不得来北安城这些时日,总听百姓议论,父亲就是“二皇帝。”原来占据这么重要的地理位置。

“王爷好像很重视你和郡主的教育。”冯德邦话题一转。

“爹说我和姐是他的种,需要样样做到出色。”

“像你这个年纪,正是吃喝玩乐的大好年华,学习不枯燥嘛?”冯德邦想试探这位世子。

赵安起身,开始感慨:“老师,十八岁前我甚至不知父亲的模样,饥寒交迫是常事,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世子,吃穿不愁,看着世间的疾苦百姓,心中自然释怀了。”

冯德邦没想到在这副稚嫩脸庞的背后,有这样的觉悟。

冯德邦继续追问:“你父亲让你受苦十八年,你不恨他?”

没想到赵安的回答让冯德邦开怀大笑,赵安说:“当年他一激动,我和姐就出来了,没必要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