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朕才不做傀儡皇帝 小说:历史 作者:佰夫长 简介:青年舍己救人惨死,带着召唤宝典重生为异界皇帝。 什么皇帝? 皇帝出宫,安排我做傀儡皇帝? 薛礼:“陛下,末将救驾来迟。” 皇后:“陛下乃真龙天子,谁敢不遵。” 百官:“陛下收拾旧山河,洗刷大凉之辱,臣愿誓死效忠。” 杨烈:“朕也想低调,奈何实力不允许啊。” ” 角色:秦广王,杨烈 《朕才不做傀儡皇帝》第1章一桩冤案免费阅读 冥界...
“陛下。”
“陛下。”
百官仍有政务汇报,怎料杨烈头也不回离去。
啊....
好些官吏迷茫,疑惑,些许精明官吏已瞧出端倪。
皇帝召见常侍,侍中,给事中,尚书令与新晋的将军,分明欲选用亲信侍从组成决策班子,效仿汉武帝的中朝制破局。
没错。
杨烈计划恢复中朝制。
把侍中,常侍,给事中,中书令,尚书令等内朝官吏地位提拔于百官之上,使之得以参与机要,构成心腹近臣的中朝,分割丞相,太尉,御史的权力。
中朝由他的亲信、内侍组成,向上对他负责,向下对文武百官发号施令,达到集权目的。
抵达书房时。
全志才,赵旭尧,侯南谨,韩伯颜,朱武危等早早等候。
飞速升迁,幸得皇帝青睐。
欢喜之余,他们也清楚皇帝面临的危险。
杨烈走来,几人作揖行礼:“参见陛下,陛下万福。”
杨烈打量着韩伯颜,赵旭尧等,内心心潮澎湃,核心圈已有构架,该部署锄奸,雷霆出击了。
“进书房说话。”
杨烈器宇轩昂,一副指点江山的帝王气势。
走进书房,宫女端来白水,温茶,糕点,即刻退出书房,紧闭房门,禁卫把守于书房外。
杨烈喝水润了润嗓子,望向韩伯颜,朱武危,全志才直言不讳说:“朕欲匡扶社稷,振兴凉国,诸卿有何良策,书房内畅所欲言。”
全志才等各个身负才华,却郁郁不得志,或为刀笔小吏,或为底层中尉,沈修之更为白衣书生。
身怀报国之志,却报国无门。
今皆受杨烈提拔,皇恩浩荡,杨烈虚心请教,他们受宠若惊,恨不得马上阐述己见,把所知所想统统说出来,报答皇帝知遇之恩。
几日对视,心似明镜。
皇上诛杀五虎,早朝提议大赦天下,为百姓减免赋税,又恢复旧臣官职,名誉,所行之事让他们刮目相看,绝非传闻的荒诞不羁。
侯南谨先声夺人:“陛下,先帝以来朝廷阿谀奉承之人渐多,上位者不问才学,靠关系举荐,使朝廷政令难以通达,即使通达,多是草包做事,最终常常搞砸。
欲匡扶社稷,必先整顿吏治,铲除奸臣,选贤任能,像陛下说的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达到人尽其才,政令通达。”
“继续说。”
杨烈点头,提笔记下。
侯南谨目睹杨烈提笔记下自己建议,不禁面色一喜。
全志才,赵旭尧,韩伯颜,朱武危等也内心暗喜,皇帝虚心请教,他们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即使皇帝荒诞,愚笨,若虚心纳谏,凉国仍有复兴希望。
何况种种事迹表明,皇帝身怀盖世武艺,精通谋略。
侯南谨滔滔不绝:“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于节俭。政令通达,上行下效,必能富国。国富则民强,当扩军,练兵,灭北凉,平南凉,一统凉国,凉国则恢复昔日鼎盛国力。”
杨烈提笔记下,郑重说:“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灭于凉国。五营扩军势在必行,纵然朝廷有朱武危,韩伯颜等诸位将领,善战将领依然捉襟见肘,诸卿能否举荐几人?”
“陛下,举荐几人对朝廷而言等于杯水车薪,没法改变凉国,该效仿前朝,设置学宫,吸引人才。”侯南谨说。
杨烈记录在案:“一名也是人才,卿举荐上来,朕恰好任命,学宫之事,你来选址,规划。”
皇帝做事果断,毫不拖泥带水。
众人各抒己见,侃侃而谈。
全志才说:“陛下,万事开头难,您迈出第一步,接下来的事情按部就班,将简单许多。”
“爱卿说的极是。”
杨烈点头,从衣袖内掏出吕壹呈上来的账簿,递给几人说:“朝廷徇私舞弊,行贿受贿者不少,朕欲除之,尽数诛杀是否有合适人选补充吗?”
全志才等各自浏览,赵旭尧说:“乱世用重典,除掉这些蛀虫,朝廷恢复清明。”
“对,臣等举荐的贤良不够,但百官举荐的人才不少,若尽数吸纳基本够用。”侯南谨说。
杨烈道:“爱卿,除你们之外,大兴城内是否有可用之人?”
“有。”
赵旭尧说。
杨烈催促:“说说。”
“其一,皇室悍将杨嗣业,素有大凉第一猛将之称,北上抗敌回来,京都流传他欲造反,先帝将其囚于死牢内。”赵旭尧说。
“还有呢。”
全志才说:“里通外国范文成,贪污受贿徐祯卿,跛脚丑人苏植。”
杨烈望向全志才,全志才解释说:“范文成与北凉太尉私交甚密,先帝囚禁牢房,徐祯卿掌管马政,三千良驹不翼而飞,廷尉抄家,却没有查出任何赃款,后来马匹出现于南凉境内,事情颇为蹊跷。苏植么,纯属身体问题,先帝瞧不上对方。”
“这样啊。”
杨烈斩钉截铁下令:“赵充国,带朕宝剑去牢房提人,任苏植为中书令,协助朕处理政务。其他人先进宫再说。”
“喏。”
赵充国领命而去。
君臣相见恨晚,相谈甚欢,竟促膝长谈一昼夜。
清晨。
百官走出书房,杨烈边走边说:“诸卿受累了,早些回去休息,朕陆续颁布措施。”
“谢陛下。”
全志才等躬身行礼。
杨烈瞥了眼把守的禁军下令:“备马车,护送诸位大人回府,对了,各自赏赐五十两金。”
“谢陛下隆恩。”
百官答谢,昼夜促膝长谈,基本清楚皇帝秉性,谦和而不失霸气,善于纳谏而常有己见,卓尔不凡啊。临走前,赵旭尧提醒说:“陛下,越早去南北营犒赏三军越好。”
杨烈苦笑,赵旭尧偏向谋略,更擅长军务,昨晚多次告知他:“懂,都懂,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
几人离去。
杨烈计划回去整理书稿。
小玄子走来,尖声尖气汇报:“陛下,太后挂念您,请您移驾未央宫。”
太后?
皇帝老娘?
杨烈疲倦面孔升起警惕之色。
幸好五虎说过,小皇帝常年不在京城,一年半载才见一两次,太后摸不清楚小皇帝秉性。
也许能蒙混过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