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汉朝开嘴炮雨墨爸爸小说,我在汉朝开嘴炮最新章节全文阅读

小说:我在汉朝开嘴炮 作者:雨墨爸爸 类型:历史 简介:一纸诉状,上抵天庭下入地,铁嘴银牙,有理无理辩三分。法学博士穿越汉朝,成为悬河葫宿主,由一个李家呆儿变成玉衣状师的传奇故事。 《我在汉朝开嘴炮》免费阅读 “悬河葫宿主绑定,李言辩,男,十八岁,身高178公分,体重120斤......绑定中......绑定成功”“恭喜您已经成为悬河葫使用者,我是你的助手,你可以叫我悬河葫,也可以叫我小葫。”李言...

三房所在的院子原本极大,只比大房小那么一点,但是自从李从言离世之后,三房便自原来的院子搬到了下房居住,一家三口所在的院落甚至都不如小管事的地方大,推开院门,是一条曲直幽长的小路,途径下人房,仓库,伙房,然后才是后院偏房。

只有进了偏房,才算是李家族人居住的范围,下房都是下人住的,能给他们分到这里,可见李家人的心如何,若老爷子清醒还好,再不济也不能弄出这一档让外人津津乐道的事,只可惜现在李从文当家,对自己亲弟弟的发妻和儿女可谓狠心至极,完全不把他们当成人看。

否则三房遗孀,和流着李家血脉的少爷小姐,怎么也不可能被下人给欺负了,还和下人干一样的活,哪怕是李言辩病重李家都不肯出一个汉币,还要靠罗氏和李言雅变卖衣服凑齐药费,高宅阔院可谓一个无情。

通过记忆,李言辩穿过这条小路直接抵达偏院门前,可还未等进去,便见两个守门的下人仿佛见到什么天大的稀奇事一般围了过来。

“呦,这不是三房少爷吗?怎的今个这么清闲,数九寒天的可别把你在给冻坏了。”一位黑脸体胖的下人打趣说道,眼神充满玩味的扫视着李言辩,另一人闻言接过话头:“就是,快回去暖和着去吧,在病了三奶奶可没衣服给你看病喽。”

那黑脸体胖的下人听到这一脸淫笑道:“不是还有身上那一身呢吗?我看三房小姐的行头就不错,卖了也能换点汉币,就是没穿的喽,不过我那倒是有几套御寒的衣服,被窝里面更是暖和,保证不能让三房小姐冻着了。”

“我被窝也差不到哪去,实在不行咱亲自脱光了钻进去暖和着,这大冬天俩人搂在一起不是更暖和了吗。”体瘦男子话语中更显轻浮,如若一般人家,有这等口无遮拦的下人,不被主家扒了舌头敲断腿都算是轻的。

但他们深知李言辩何等性格,就是个呆子,口头上占点便宜也是无妨的。

殊不知就在二人继续毫无底线的闲扯之际,早就怒不可遏的李言辩已经伸出拳头,直接砸在了体瘦男子面门,这一下吃痛,只听哎呦一声,那体瘦男子捂着脸,鼻血流了满手,黑脸体胖的下人则楞在当场,不知今个是走了什么霉运,平日里蹦不出半个屁的呆子竟然敢动手打人。

“你们是个什么东西!竟然敢如此编排主家,今天不打断你们的狗腿,我李言辩枉姓一回李!”本就心急如焚的李言辩虽体弱内虚,但强烈的火气之下,也不知道是哪来的力气,手脚麻利的很,不消片刻,就打的那一胖一瘦两个下人哭爹喊娘。

按理说这两个下人怎么说也比李言辩力气大,但他们敢口花花说些没用的,可却不敢对其动手,哪怕是李从文在不喜欢三房,也不可能让下人把李言辩给打了,若传出去,李家还不被人给笑掉大牙。

这一番闹腾,瞬间便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挨着偏院后门的是伙房,此时大多都在备料,正闲的没事瞧见这么一出,无不是人挤着人的扒着门往这看,等李言辩打累了,大口喘气的空档,后院管事也闻讯而来。

李家上下一共十个管事,总管事的叫管家,其次下属九个助手,统称为管事,每一房都有每一房的管事,细分的特别清楚,所以来的这位管事就是专门管下人房的,瞧见眼前这么一幕时,四十余岁,体态略胖还穿着一身厚袄的管事便怒斥道:“成何体统!你们这事成何体统!”

李言辩回头扫了一眼对方,指着地上那被揍成猪头的下人道:“他们辱骂主家!还当着我的面骂,不该打吗!若说成何体统,你这管事是怎么当的,难道就是这么管理下人的!今日之事必要给我个说法,否则就是闹到爷爷那里,我也要把事非缘由说个清楚!”

这一番话,可比李言辩动手打人来的刺激,直接让那管事愣在原地,张大的嘴巴甚至能够塞进去一个鹅蛋,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呢,却发现李言辩已经走了,而且临走时还扔了一句狠话,这件事情不算完。

若无事,今天李言辩捅破了天,也要把这两个下人腿打断,但眼下为罗氏找大夫看病要紧,他必须赶紧去大房那里见李从文拿钱。

至于方才说那一番话,也是为了防止两个下人倒打一把,这么多人看着呢,他话也说了,就算是闹到老爷子那,也占了个理字。

当然,若是李从言还在世,别说下人嘴不干净,就是李言辩看着不爽揍一顿他们也得受着,如今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凡事都要留个退路,不能做的太狠,李从文变着法的想把他们赶走,若留把柄,刚穿越还没等弄明白怎么回事呢,很有可能就被人给赶出去流浪要饭了。

进了偏院,整体与下房相比完全就是两个世界,哪怕是偏院也修建的尽显李家门庭之大,当然,并不是从下房进来直接便到了偏院内部,而是一条青砖铺成的宽路,两侧一面亭台,一面水池假山,过了这个地方,才是偏院正门。

若去大房,不需进入偏院,只要沿着这条青砖路一直往前便能抵达,换言之,地位越高,年岁越长,距离这下人房就越远。

李言辩自小对三房周遭了如指掌,因为他活动范围有限,哪怕是三房附近一砖一瓦动过,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可出了三房,其余地方他还真就没什么印象,顶多记得怎么从三房前往爷爷所在的正房,以及离开李府去外面的路。

在下房还能看到雪,过了下房,连一丁点雪花都寻不到踪迹,可见李家下人打扫之细,反倒是让李言辩不知该往哪里走,只能循着记忆凭借感觉一直向前,路过三房的时候,他才弄明白方向,抬头看着三房院门牌匾,上方新漆的四个大字特别显眼,清林雅居,以前则是言居,恰巧院门打开,一道身着锦缎夹袄的少年正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