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脉藏春秋:结局+番外(陈修远苏信)全文陈修远苏信读无弹窗结局_陈修远苏信读结局章节列表_笔趣阁(寸脉藏春秋:结局+番外)

完整版现代言情《寸脉藏春秋》,甜宠爱情非常打动人心,主人公分别是陈修远苏信,是网络作者“辰砂墨”精心力创的。文章精彩内容为:第一章:墨影灯昏建安四年深秋,南阳郡的夜风卷着杏叶掠过青蚨堂的飞檐。十八岁的苏信趴在桐木案上,狼毫笔尖在羊皮纸上洇开墨团,《难经・十八难》里 “脉有三部,部有四经” 的字句在油灯下晃成重影。他揉了揉发酸的手腕,忽然听见隔壁诊室传来粗重的喘息声。“王阿婆这脉,左寸浮滑如珠走盘,右关沉缓似泥裹絮。” 师......

点击阅读全文

寸脉藏春秋

《寸脉藏春秋》内容精彩,“辰砂墨”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陈修远苏信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寸脉藏春秋》内容概括:那方刻着寸关尺的紫檀脉枕推到明哥儿面前,“先练指下能分浮中沉三候,再辨寸关尺三部,最后合二十七脉于一体——就像你师祖说的,把满天星斗收进玉壶,壶中自有乾坤”更鼓初响,青蚨堂的铜铃在晚风中轻晃苏信站在廊下,望着后园里陈修远亲手栽的杏树,枝桠间挂着明哥儿新晾的脉诊袋,在月光下轻轻摇曳他摸了摸袖中那方刻着“独取寸口”的玉牌,忽然听见诊室传来明哥儿的惊呼:“师父,这寸脉浮数,关脉弦滑,不就是前日船工...

寸脉藏春秋 阅读精彩章节

被墨汁染脏的竹简,鼻尖上还沾着研墨时的细灰。

苏信笑着接过竹简,指尖划过“寸口者,脉之大会”的字句,忽然想起三年前的自己。

他取出珍藏的檀木脉枕,上面“寸关尺”三字已被岁月磨得发亮,却依然清晰如昨:“当年我也问过你师祖同样的话。”

诊室传来问诊声,一位书生扶着老人进来,老者咳声连连,掌心烫如炭火烧灼。

苏信示意明哥儿先诊,看着小徒弟掏出九根银针,在老者额角、颊车、太溪等处辗转,指尖在二十三处脉位间犹豫不定。

“上部天脉数而弦,中部人脉细涩,下部地脉沉迟……”明哥儿的声音带着初学的颤音,“弟子认为是上焦风热,中焦血虚,下焦寒凝。”

苏信轻轻摇头,牵过老者手腕,三指落于寸口:“左寸洪数如沸汤,右寸浮滑如流珠,关脉弦细如琴弦,尺脉沉弱如坠石——寸为心肺,洪数是心火刑肺,浮滑是痰热壅肺;关为肝脾,弦细是木旺乘土;尺为肾,沉弱是水不涵木。”

他转向明哥儿,“你诊九侯无误,却未明寸关尺三部相参之要——病在肺肝,根在肾水不足,当用泻白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药煎好时,苏信取出陈修远遗留的《难经》残卷,扉页上“博而后约”四字已褪成浅黄,却依然力透纸背。

明哥儿凑过来,看见卷中夹着片枯黄的杏叶,叶脉间还留着当年师徒夜话时的茶渍。

“你师祖临终前说,三部九侯是‘观天’,寸口脉是‘察地’,而医者之心,是‘知人事’。”

苏信摸着脉枕上师父当年未刻完的“尺”字,如今他已用新漆填得完整,“遍诊九侯不是不用,而是要先懂‘九候为何归于寸口’——就像你学遍了二十四节气,最终要落在春分播种、秋分收割的实处。”

暮色漫进诊室时,明哥儿忽然指着脉枕上的寸关尺:“师父,这三部就像天地人三才,寸为天,关为人,尺为地,对吗?”

苏信愣住,想起陈修远在白河码头说过的话:“脉诊如观天地人。”

他望着小徒弟清亮的眼睛,忽然明白,传承的意义正在于此——当年师父在他心中种下的寸口脉的种子,如今已长成能为后人遮荫的杏树。

“明日起,你随我练‘三指禅’。”

苏信将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