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山(王德奎,王红珠)最新章节在线免费阅读

小说:喊山 小说:现代言情 作者:文岩小说 简介:上世纪九十年代,西北某偏远农村,农民王德奎之子被拐,幸福家庭分崩离析,寻人路上演绎人情冷暖、悲欢离合,煎熬生活、宿命挣扎。小说将冲突聚集于一农村家庭,透视社会百态,聚焦基层人生,批判家庭暴力、关注留守儿童、抨击人性丑恶。同时慨叹老一辈人生活的艰难困苦,歌颂新一代青年的励志人生,也对教育和婚姻两大话题进行了探讨、及文盲和法盲的辩证关系。世间几多坎坷,...

今日不得已找派出所,也是出于无奈。有事找民警,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可在王德奎心里,一直放不下旧事,对刘军这样有“前科”的人不大放心。

当然,作为所长的刘军,什么陈年旧事,芝麻烂谷,早抛到脑后了。和乡亲们打交道,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磕磕碰碰那是家常便饭。

不管怎样,他不能有情绪,百姓有难,不管是谁,他必须第一时间出场。何况这是丢了人的大案子,弄不好上面会追责。

刘军戴了大檐帽,叫上俩民警,跟着王德奎去了戏院。时间快到中午,天还没有放晴。

刘军勘察了一下现场,问了王德奎一些问题,之后上了戏楼。见了戏班长,还有龙窑乡的几个领导,嘀咕了一番,说有人丢了孩子,得喊两句话。几人答应,寻人要紧。不一会,戏突然停下了,喇叭里有人喊话:“各位乡亲,各位乡亲!注意了注意了!半小时前戏院丢失了一个两岁多的孩子,王家庄的,男娃,身穿一件军黄色上衣,胸前有块的确良补丁,头戴一顶军黄色帽子;下身黑裤子,屁股上有两坨圆圆的补丁。如有看到者,请尽快到戏楼二层联系!也劳烦大家多关注关注,有一个个头不高,身材偏瘦,上穿一件黑色夹克,下着灰色裤子,嘴上有胡须,头发凌乱,操着外乡口音的男子,见到者速速联系!谢谢各位!”

王德奎听得出,那是所长的声音,很慌张。也是从这一刻开始,他才觉得刘军像是个好人。三年前的往事,再一次闪现在脑海,隐隐约约觉得,难道真是自己错了?

看客一阵骚动,瞬间炸开了锅,人们交头接耳,听不清说了什么,像一窝蜂在开会。好一会过去了,也没个人上戏楼报告情况。刘军去了车站,也去了街道,看看有没有什么可疑的人物。

戏还得接着唱,关老爷的雅兴可不能打搅了。不过,隔一段时间,像电视里插播广告一样,喇叭里也会喊一声:“有线索的赶紧上二楼联系!”

人这么多,一直都在认真看戏,没人会刻意去关注某一个毫不相干的过客。也许有人看到了,只是喇叭喊话的时候,正好上厕所去了,或者回家了,或者在街上没听见,错过了。

王德奎也混迹在人群里继续寻找。大国和红珠正坐在王喜魁的铺子里听秦腔。王喜魁说,你俩好生听着别乱跑,这磁带也是《铡美案》,和戏院里演的一样;这里面的包爷是李买刚,唱的可好听了!

两个孩子不回话。不知道李买刚何许人也,也没听出来比戏台上的有多好。

约莫一小时候后,林一萍来了。穿着棉衣,身子臃肿,头系蓝色格子头巾,双手互插在衣袖里。鼻里冒着清涕,不住地“扑哧扑哧”吸着。

这噩耗是村长王宽告诉他的,说柱子丢了,赶紧看看去。当时,婆婆也在炕上,村长是偷偷给她说的。

林一萍一听,吓得浑身一抖:“你说什么?”王宽使了个眼色:“小点声!”

林一萍走了,婆婆问去哪里?天这么冷的,还感着冒呢!林一萍笑说,村长捎话说我妹乐萍在街上叫呢,好长时间未见,想看看去;顺便打一针,赶紧好起来,难受得很。

老人摇摇头:“赶紧歇着,上哪儿打针去!乐萍以后看,再受了风寒重感了可了得!”

林一萍穿好棉衣,系好头巾,边走边说:“妈,没事,你瞧我穿这么暖和,不碍事的。”

老人怎么说,林一萍就是不听,婆婆有些生气:“那去吧!我看你是想图欢去了!”

婆婆的语气有些怪怪的。林一萍听得出,这“图欢”二字从她嘴里出来,明显变味了,似乎在说:你个狐狸精是不是又要见相好的去?

林一萍没理,塞好耳朵出门了。

家里的土炕烧得很热,方才睡糊涂了,出了一身的汗,刚一出门,冷得人直打哆嗦。

她知道,这样的天气,不重感一次才怪呢!可柱子丢了,哪能顾得了这些?

林一萍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半路上,碰见吴沟村当大夫的吴老爷子,她喊了一声:“吴家爸,能不能捎一段路,我有点急事。”

吴大夫停住,两句谈话得知丢了孩子,眉头一皱:“赶紧上车!”

路上,老吴安慰了一句:“娃儿别急,估计是谁在开玩笑呢,把孩子故意抱走,急急你家德奎!”

林一萍“哎”了一声,声音很小,吴大夫根本没有听见。这个假设,让她心里稍稍放松了一些:但愿吧!

车子跑得很快,一路无言。林一萍牢牢抓紧老吴的衣襟,她很少坐过车子,心里不免有些害怕。山路不平,但有沙子,保养得还算好。

风速加快了,吹得她头昏脑涨。路上,来来回回的行人三三两两,没有汽笛,世界很安静。偶尔,吴大夫扭头喊两声:“抓好!”她才会挪一挪屁股,手再攥紧一些。

不一会儿,人到了街上。林一萍鞠躬道谢。

她先去了王喜魁的铺子,见了两个孩子,问了一下具体情况。王喜魁正在喝茶,这才听得小柱子丢了,心里不由一紧:“怪不得德奎跑得那么急,就那阵子丢的?”

大国点点头。王喜魁吧唧了一下嘴,有些生气:“这孩子,咋不早说呢!”

说着,王喜魁忽地站起来,叫同事看着孩子,他和林一萍出门了。

从上街到下街,王喜魁挨个去了商店,把这事告诉了售货员,叫大伙儿都留心点。他在街上做生意,来来回回打交道都很熟了。多一人知道,就多一分找见的希望。

街上,人还是很多。戏已经散了,大院里空落落的,人都集中在街上。戏迷大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来来回回跑一趟家划不来,下一出戏也快开始了。他们来时都带着水和馍馍,吃一点就罢。

吼得最欢的喇叭,在这时候终于安静下来。倒是路旁搭建的简易帐篷——卡拉OK厅,人声鼎沸,年轻人扯着嗓子,唱着一首很好听的歌曲《我想有个家》:

我想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在我受惊吓的时候

我才不会害怕

谁不会想要家

可是就有人没有它

脸上流着眼泪

只能自己轻轻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