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战国:我废太子,开局救李牧一命 小说:历史 作者:阿拉贼胖 简介:身穿战国末年,被误认为赵国废太子,从此开始了一段被迫抵抗秦军统一六国的轻松搞笑故事……赵嘉:“我不要抵抗秦军!”李牧:“不!你想!”赵嘉:“我们做朋友吧?”郭开:“你个赵奸,人人得而诛之!”赵嘉:“秦军让我给您带个话……”赵王:“没好处谁投降?你把我那份吃回扣了吧?!来人呐!”10年后……赵嘉:“政哥,你看这盛世江山,是否如你...
李牧身穿一件极其普通的深衣。
头上连冠都没戴,只是用一块帻巾包着发髻。
“等夜再深一些,我们就出发。由此向东,先入齐国,再到楚国的曲阜……”
刚说完这句话,他蓦地脸色一变。
一旁的司马尚伏在地上听了听,压着嗓子说:“大将军,有一队人马自南边而来,应当不下百骑!”
李牧的儿子李荣也发现了什么。
他眼神里闪过一丝杀气,指着垣墙外道:“父亲,墙外有火光,应是有人报信!”
说完右手就握住了剑柄,“待我去结果了那个告发之人!”
李牧伸出手来无奈地摆了摆,阻止了他。
“杀了告发之人又有何用?出一口匹夫恶气罢了。”
“稍后我倒是想问问,我李牧值多少赏钱!”
说话间,马蹄声越来越大,听声音似乎距离这家逆旅只有不到一里的距离。
李荣抱拳道:“父亲,我们快走吧!”
司马尚也劝:“大将军,我去备马,我们速走!”
李牧站起来了,皎洁的月光将他本就高大的身影,映得更加瘦长。
后背微驼,身影落寞,哪里像是一个百战沙场未尝败绩的将军?!
“我是挂印而走,不是挂印而逃啊!”
李荣和司马尚瞬间明白了李牧的决定。
一字之差,是李牧内心中的骄傲,是他无比看重的东西。
赵王不派人追,走就走了;如今派人追拿,他反而不打算走了。
李荣自知无法说服父亲,垂头丧气地抱怨道:“自古以来,人臣挂印而去,圣王都是反省自己的过错!赵王为何要如此对待我李家?”
李荣这句怨言,倒不是天真。
春秋战国,邦无定交,人无定主。
这里混不好了换个国家继续混,原来的君主为了显示自己宽宏大量,往往默许他们出走。
比如孝成王时的上卿虞信,因为赵王不救他的朋友魏齐,于是挂印而去,赵王也没派人追杀。
廉颇抗命,非但不交军权,还私自发兵打乐乘,按理说杀头几十次都不够,但赵王也没追杀。
乐乘堂堂赵王亲自任命的将军,被廉颇打了一下就不知跑到哪里躲起来了,赵王找都没找。
李荣不明白,为什么偏偏李牧要走,赵王要追拿呢?
李牧摇了摇头,凄然一笑:
“我若不死,赵葱和颜聚如何指挥得动20万代地边军?”
“我若不死,秦军即使能灭赵,又如何避免巨大伤亡?”
他凝视着逆旅的院门,眼神又突然坚定决绝起来!
“可是我李牧,即使死,也要当胸受剑而死,岂能留后背受死?!”
就在此时,旁边的传舍中也传来一阵骚动。
李荣诧异道:“莫非隔壁传舍中的那个百人队,也是来拿父亲的?”
赵嘉和子案带着的那个百人队,夜幕时分才人马嘈杂地入住。
只有一墙之隔的李牧怎么会不知。
只不过经过查探,似乎他们是在保护什么要紧的人,
因此就没太在意。
此时隔壁传来整队的骚动,难道是与那只骑队里外配合?
司马尚似乎想到了什么,倏地起身施礼道:“将军为何言死?我听隔壁传舍的兵卒多为代地口音,应是从信都来的边军!”
“不如让我过去一趟,我相信,他们不会忘记我这个副将的!”
听着越来越近的阵阵马蹄声,司马尚咬牙说道:
“百人边军与百人南骑,如是夜战,我边军杀他们如杀鸡屠狗一般!”
“赵王不仁我不义,索性杀他个片甲不留!”
李牧大惊:
“秦人诬陷我造反,我为自证清白挂印而去,若是鼓动边军与南军内战,岂不是坐实了我造反之罪?”
“这样我纵使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况且,你带边军造反,他们在代地的妻儿老小又该如何自处??”
司马尚气得不得了,重重叹口气坐了下来。
“这也不做,那也不做,大将军真要坐以待毙吗?!”
就在司马尚一筹莫展之时,外面传来一声凄厉的惨叫,似乎是那告发之人被人一剑杀了。
随即,这家逆旅的院门被人一脚踢开,涌进来一群披甲持铍的兵卒。
他们熟练地将院中三人团团围住。
之后又走来三人。
为首似乎是个弱冠少年,他张口就骂:“李牧你想死啊?磨磨唧唧半天还不跑路!”
……
来人正是赵嘉。
他发现李牧危在旦夕后,及时通知了子案和那个百将。
本来想着李牧跑后,百人队拖住那些骑兵一阵子,好给李牧争取时间。
结果李牧三人叽叽歪歪没完没了,眼瞅着抓他们的人都要到了,还在瞎聊。
赵嘉岂能不怒?
老子当不了代王都是因为你,
你要是活着跑了也就算了,
可若是死了,我岂不是白白被人绑架一场?
肉票也是有自己的价值的!
此时的月光从赵嘉身后照出,将他的面容埋藏了黑暗中。
李荣和司马尚还在纳闷是谁这么无礼。
可是李牧早已借着赵嘉身旁兵卒的火把,那不经意间的火苗抖动的极弱光芒,看清了他的面孔。
只见李牧缓缓起身,又微微躬身施了一个礼,道:“原来是公子嘉!老夫一直想问你一问,为何要出逃邯郸?”
问完这个问题后,李牧死死盯着赵嘉的眼睛。
这个问题不问清楚,似乎他死也不会瞑目。
其实对于王翦的离间计,李牧吸取了长平之战的教训千防万防,本以为赵王怎么都不会信。
结果百密一疏,废太子公子嘉成了自己的薄弱点。
平心而论,李牧还真不是太子党。
他当初支持公子嘉,完全是遵循普世的嫡长子继承制。
自从公子嘉的太子之位被废后,他就再也不曾与公子嘉有过任何联系。
但千防万防,秦人的反间计,偏偏就从这里成功了。
公子嘉逃去的,还偏偏是代地。
李牧立马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
也尽最大努力想了补救之法。
公子嘉带领宗室大摇大摆地通过自己防区后,李牧第一时间就想将开关放行的军吏拿下,以自证清白。
可相关责任人早已无影无踪。
李牧只能赶紧上疏赵王,请求自己派亲兵去代地抓捕公子嘉。
他恨不得亲自去代地捉拿公子嘉,但他清楚地知道,如果自己离开,又中了秦人的调虎离山之计。
届时,秦军会毫不犹豫地抓住这个天赐良机攻击赵军。
结果,李牧的奏疏还未发出,就等来了赵王令他交出军权的命令!
李牧在那一刻就知道自己败了。
虽然他这一生战场上从来未败,但在战场下,他已经彻彻底底败了!
因为赵王,以及赵国的朝堂,已经完全对他失去了信任!
认清了自己失败的事实后,李牧也对秦人的反间计更加佩服起来。
策划公子嘉出逃——王翦假意和谈——买通赵军放行公子嘉——安排佞臣污蔑造反——赵王下达收权命令,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天衣无缝!
败在这样的计策下,还能有什么话说?
可是,他仍然对自己带过来的20万代地边军不放心啊!
自己带他们出来,就要对他们的生命负责到底!
所以他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拒绝了赵王的命令!
但随着赵葱颜聚不断逼近,自己终究还是选择了挂印而走!
原因,还是为了代地的边军着想。
一山不容二虎,一军只有一帅。
如果跟赵葱分裂赵军,等待他们的只有秦军的各个击破,分而歼之。
于是他在赵葱赶来之前,悄悄走了。
没有带走一兵一卒,一金一银!
可是他还是不甘心啊!
他真想问问公子嘉,你是真傻还是假傻?
你难道没看出这是秦人的离间计吗?
还是说你看出来了,但是仍然决定要这么做?
到底是为什么?
原本以为这辈子都没机会亲口问他了,
没想到在这样一个夜里,
他自己出现了!
如今这个形势,哪里还有问他的必要?
赵嘉还在想着怎么糊弄过去李牧的问题。
只见李牧猛然站起,对着那百将威严十足地喝道:“兴军乙队百将陶,你可还认我这个大将军?!”
“哗啦’一声,
伴着甲衣鳞片的撞击声,赵嘉身后的百将单膝跪地,昂头施礼道:“陶,敢不效死!”
“好!”李牧突然意气风发起来,他大袖一挥,指向赵嘉和子案说:
“本将令,速将此二贼绑了,随我去邯郸面见我王!”
赵嘉听了心中一惊,我靠,我又被绑架了?
李牧你这老小子不讲武德啊,你这种行为叫黑吃黑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