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有座桃花源先秦铁匠小说,梦中有座桃花源最新章节全文阅读

小说:梦中有座桃花源 作者:先秦铁匠 类型:玄幻 简介:闭上眼是桃花源,睁开眼是满世界的荒凉。我以剑丈地,以命拓荒,功若成:整个天下都是桃花源!天歌之城,八具生锈的旧盔甲。故主远去,铁甲空心,战魂却似乎仍在其里,外向而坐,威慑四方来客。 《梦中有座桃花源》免费阅读 仲夏,未时,东海之滨。海天一色处毫无征兆地涌出大片赤色沙漠,沙尘滚滚沿碧波席卷而来,作势要吞噬整个东海。沙漠中央影影绰绰又显出一根矩形...

陶高见到儿子时,陶启正在望着水潭中的云朵发呆,那一朵朵白云飘到岸边就像遁入了另一个世间,倏忽间无影无踪。对于水,这些云究竟有没有来过呢?

陶启正在皱眉思索,云层中现出一个胖胖的身影,跟着水波微微荡漾,水波也像是变得微胖起来。

胖胖的父亲在旁边坐下来,笑嘻嘻道:“‘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小小水池真能映出漂亮姑娘?”

陶启有点惊讶父亲居然也能诵出佳句,跟着明白了父亲的来意,憨笑道:“爹,如果你年轻二十岁,奶奶也总是给你介绍这般无趣的女孩,你也会不乐意。”

“颇懂颇懂。”陶高哈哈大笑,抚摩着儿子的头颅道:“那么在你心中,什么样的女孩才是有趣的?我叫你娘重新物色。”

陶启红着脸不置可否。陶高以为儿子害羞,继续呵呵道:“是像你娘一样温柔娴淑,还是像先祖李氏妇好那样英姿飒爽天下无敌?”

陶启不想打击父亲,是人都能看出母亲对父亲并不十分温柔,他也想象不出先祖挥戈痛击恶煞的巾帼风采,只得敷衍道:“可能桃花源里每个女孩都很有趣,真正无趣的是我自己吧。”

倘若那些被陶启冷遇的姑娘们听到,此时定会妩媚一笑一致鼓掌认同。

陶高抚腿道:“也罢,陶家子孙娶媳妇都是靠缘分,此事不急,不急!”

陶启点头称是,称赞父亲英明。父子俩随即陷入沉默。

虞娘其实猜对了一半,陶启心中真的装着一个少女。“白茅纯束,有女如玉”,无奈那如玉般美好的姑娘并不在桃花源中,而是在陶启的梦里。

不是说桃花源的少女不好,对于任何一个少年郎来说,梦中情人永远比身边的姑娘更叫人心动。

在梦里,陶启第一次见到了人间长河,也第一次见到了先祖提过的马。

河流蜿蜒往前,风景夹岸延伸,那路也是极其宽阔平坦,不时有锦衣华服的年轻人联袂经过,各自的倒影重叠在水中分分合合,热闹而欢快。

早春河边的破冰声里,一名青春少女独自骑马而过。她身穿鹅黄衫子,腰佩短剑,明目皓齿,鬒发如漆,春风里回眸一笑——笑呆了桃花源里的少年郎。

梦中的情境对于陶启而言,就像一个生活在远古时代的部落少年,无缘无故梦见了几千年后的公子佳丽……其中有巨大的时代落差。

陶启弄不懂此中情景为何会映射在自己梦里,但是他不介意多做几个这样的梦。

说来难以相信,那位美丽少女还真的连续来过他梦中三回,虽然每次都是惊鸿一现。可惜自从母亲忙着为他相亲后,伊人便再也没有到来,这让少年人甚是失落。

他父亲听不懂什么叫梦,就算懂,陶启也不愿意把此梦的美好和甜蜜跟他老爹分享。父子俩滑稽地坐在水边,好一阵不言语。

陶高踌躇了半天,拍腿起身道:“走。爹带你去一个没有姑娘但是同样有趣的地方。”

“又要去灶房看你做烧鸡?”儿子皱眉道。

“不是。我说的有趣是对于你而言的。”父亲很有把握地说。陶启将信将疑。

父子二人离开水潭边后,陶高带着陶启来到一座古旧的石屋前,石屋与村落间隔了一大片农田和数百棵老桃树——正是陶问天他们当年在雾气中误以为是山石的那间旧屋。如今屋子已经装上了坚实的门窗,但是依然没有住人。

自从村落北移后,这间石屋远离了众人平日的视线。陶启小时候和爷爷偶然路过,也好奇问过爷爷这间严严实实的旧屋子是做什么用的,爷爷逗他说是先人用来装记忆的。陶启当时以为这间屋子或许含着某种纪念意义吧。

父亲取出钥匙打开门,阳光照进石屋,霉味从屋内反方向扑面而来,陶启猝不及防被呛得连打了两个喷嚏。难道这就是爷爷说的记忆的味道?

父子俩都没有说话,等霉味散去,陶高率先走进了古老的屋子,陶启紧跟着跨入,就瞥了那么一眼,刹那间好似时光静止,万物新生。

陶启的目光里闪烁出一种不可思议的惊喜,眼前只剩下无限的光辉灿烂,如同一步跨入了陶学的至高殿堂,亲耳聆听到来自远古先祖充满天地智慧的宏音——原来先祖一直守在这里,从来没有远离我们!

儿子的痴呆若狂早在陶高的预料之中,虽然在他眼里,这不过是一间普通的发霉石屋,屋中不过堆满了一大捆一大捆正在腐烂的历代先人刻写的竹简。

不知道是不是陶问天自诩的家传基因做崇,陶家每过几代总会出一两个读书种子,这些好读书的孝子贤孙通常会把祖宗之学重新梳理一遍,再刻写一部新《陶学》,从前的旧竹简便会搁放在这间空屋子里。

多少世代后,这里已经知识浩如烟,多得发霉。

陶高离去前道:“儿子,你一心要的答案,或许这里就有。钥匙我搁这儿,记得早点回家吃饭。”

陶启无比感激地向父亲点头。老石屋从此成了他的新家,他如饥似渴地开始阅读竹简。

石屋中保存最久的竹简也已是陶问天逝世三五百年后才刻写的,陶启并没有见到这套学说的原貌,原以为两三个月就能读通整理完毕,结果一年半后还在桃花源唯一的一间办公室里日夜摸索着。夜深时,他常能梦见各位高的矮的胖的瘦的男子抱着竹简在石屋内外来去,每一个都顶着他某个祖先的名字。

有天下午陶启累趴在桌边,半睡半醒间发现爷爷竟站在石桌前。

“孩子,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陶墨然哆嗦着问。

“爷爷,我在整理我们家的祖宗之学。”陶启揉着睡眼答。

“我们家还有祖宗之学?你比爷爷能扯!”陶墨然颤抖着抓起一把零落的竹简,摊开来用力嗅了嗅。

“这上面有什么味道?”老人皱眉问。

“是霉味。”

“对,霉味!竹片上的鬼画符满是霉味。”陶墨然呵呵道。

陶启只能无可奈何地摇头,难道要继续跟爷爷解释:霉味是来自竹片,而不是文字?

“爷爷,你还记不记得你孙子的名字?”陶启想试试祖父究竟痴到了什么程度。

“我孙子的名字?嘿嘿,你小子不是叫陶动吗?”陶墨然的眼睛里闪烁着老人特有的狡黠智慧。他孙子闻言张大嘴巴想笑又笑不出来。

陶启记得竹简上有位刻录者就叫陶动,不用说这位陶动一定也是他们爷孙俩的先祖。

陶墨然放下竹简,望着窗外叹道:“外面已经发生了太大的变化,孙子,别整天躲在发霉的屋里,该走出去看看了。”

陶启深不以为然,别说一两载,就算一两百年,桃花源也不会有什么大变化——除非祖父说的外面并非指桃花源。

他随手拿起祖父刚放下的竹简,赫然发现竹片上刻着一个先祖的名字:陶动。

陶启本是随意扫了一眼,放下竹简后又慌忙重新拿起——竹简上的文字除了“陶动”二字,整篇他竟然无一字认得。

陶启刚想问询祖父,陶墨然已不知何时走了。陶启追到屋外,外面蓝天白云哪里有半个人影。

少年人的心脏怦怦直跳,很有些怀疑刚才来的究竟是自己爷爷,还是那已不知死了几百年的陶动爷爷的魂魄。他也顾不上细想这些,竹简上读不懂的文字就像有种魔力,很快吸引了他所有的注意力。

陶启后来又在其他两三片零落的竹简上看到同样的文字,刻录者不一,有位先祖还在旁写下了自己的疑惑,说是什么异世之学,与陶学无关。这寥寥十多行字就是当年陶问天抄录的东海碑文,千百年以下陶家最好学的后人依然解不出其中含义。

陶启深感气馁,有天晚上独自打开门,屋外正是黑夜,他往外走了两步,如同走进了无边无际的黑色荒芜,再看看,竟仿佛置身在某个人漆黑的眼眸里,深邃而虚幻。

陶启默视黑夜,无边际的黑色眼瞳也像是在对视他。陶启心中不快,急忙又回到了石屋。

当天夜里,那许久未见的梦中女子又奇怪地回到了他梦里,她好像年长了不少,换了不同风格的服饰发髻,也换了不同的成熟风韵,陶启就像见到了一个时常思念又多年未见的故人,热切而又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