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私盐帝国 小说:历史古代 作者:雨木师兄 角色:洪岩易,羿叔 简介:大宋年间,天下之赋,盐利居半。而在江南一带,私盐泛滥,官盐行销受挫,盐税收不上来。其中尤以虔州最为严重,有些村落宗族几代人都是以贩私盐为生,相互连接形成组织,甲兵旗鼓,与官军对抗,巡尉敛避。严重的时候,几个州郡都被私盐贩子控制。作者写这部小说参考了虔、汀、惠等多个地方的州县志,大抵还原了那个年代的宗族风气与官商环境,讲述了贫...
“赊刀人的秘密?”洪岩易惊疑道。
絮儿说:“如今赊刀人的徒弟们正在走街串巷,按地址找寻当时赊走刀的那些人呢。”
洪岩易道:“理当如此,当年说好了盐价到两贯钱一斤的时候,他们就来收取卖刀的钱,如今正是兑现的时候。”
絮儿说道:“你以为他们是真的要收卖刀的钱?”
洪岩易:“不然呢?”
絮儿说道:“收取卖刀的钱只是个幌子,每到一处,他们都会问村民要不要买盐?雪白的精盐600文一斤,仅仅是官盐的三成的价格。”
洪岩易惊了。
絮儿道:“他们组织了一个叫鬼谷道的教派,他们的盐只卖给自己人,想买盐就必然要先加入他们的道。
道里的先师,就是那赊刀的老头,自称神机妙算,能知过去未来。”
洪岩易道:“明白了,赊刀人其实是私盐贩子,假借赊刀人预言,配合盐商一起哄抬盐价。”
絮儿继续道:“现在盐价这么高,百姓都吃不起盐,只要能买到便宜盐,让入什么道就入什么道呗!”
洪岩易道:“嗯,卖私盐就卖私盐,搞什么鬼谷道?”
絮儿道:“我看他们的志向恐怕不仅仅是卖盐吧?”
洪岩易想,絮儿知道我贩盐,特意去帮我打听到这些恐怕也不容易吧!
作为女孩虽然没有节操,但却是个聪明人,对我也非常好。
至于她做的那些不耻之事,我没有身在她的处境,怎么知道她有多难?
他朝等我攒够了钱,一定替她赎身。
洪岩易并没有别的想法,仅仅是还絮儿自由,让她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别过絮儿,洪岩易连夜来到大庾古道的烟柳十八里,将所探知到的内容告知了徐有余和廖印,一同商议。
廖印苦道:“如今大庾岭这条路断了,咱们岂不是要散伙了?”
徐有余道:“眼下我们还是先把手里的这三百多斤找个时间背到南河码头去吧。”
洪岩易说道:“我们的盐不要卖南河码头了!外面的官盐两贯钱一斤,私盐六百文一斤,而南河码头,依然是30文钱收。”
徐有余道:“那不是我们惯走的道,一旦被抓就是砍头啊。”
洪岩易道:“再险也没有比大庾岭崖壁凶险吧?这么多人把命捐在悬崖之下了,我们拼了命保下来的盐,却让别人赚了大头,哪有这么做生意的?”
廖印道:“这么说,你是要自己把盐一斤一斤卖入民宅啊?我也早就想这么干了。”
徐有余无奈道:“你们年少,自然初生牛犊不怕虎,我是看惯了同伴走街串巷卖私盐送了命的。
哎!如今也这把年纪了,就在入土之前随着你们少年郎搏一下,咱们卖散盐就从这三百斤起。”
洪岩易、廖印大喜,同声道:“徐伯爷领着我们干吧!”
徐有余又道:“要卖散盐,有些事情我就需要跟你们讲,就是在南河码头收我们盐的其实是虔州一个大盐商梁氏家族!”
廖印惊了:“盐商?他们为什么收我们的盐?他们不是有盐引能低价从两淮盐场买入吗?”
徐有余道:“盐商拿着盐引去盐场买盐,中间要交无数苛捐杂税,包括北方战事的饷银也大半摊在两淮的盐税中。
连同中间的运费算起来,盐商买进两淮官盐的成本,也要几百文一斤,如果不是最近盐价被他们哄抬高企,盐商正常买卖官盐根本就赚不到许多钱。
所以虔州盐商们表面拿着盐引做幌子,实际大半的进货都是我们卖给他们的私盐,盐商以私盐进货当做官盐卖出。”
洪岩易其实早就猜到是这样,要是没有正规盐引做幌子,他们怎么能堂而皇之地把盐放在南和码头仓库?丝毫不惧官差。
而在大庾县的做都头的盐商子弟梁旭升对此还一无所知。
他以为自己缉盗维护了家族利益,岂不知道是断掉了他老爹的一大进货渠道。
而盐商拿例银给衙役,主要为的是缉拿散盐,只是新任知县的突然行动让人措手不及。
徐有余继续道:“卖散盐,最要紧的不是防公差,而是防盐商。
如今虔州、虔安两地专行缉私盐的都头、捕快们除了拿知县的俸银之外,还会从盐商们手里拿一份例银,甚至于很多都头本身就是盐商子弟。
所以我们走街串巷卖私盐必定会遭到捕快们的全力围剿,而替盐商从广东贩私盐入虔则反而危险没那么大。
只是大庾新来的这个陆知县,不知道什么来路,竟下手如此狠毒。”
廖印道:“既然我们之前是给盐商在贩私盐,那为什么大庾岭军营要对梅关驿道严密封锁?盐商们岂不会去贿赂军营里的巡检?”
科普一下,巡检是州府驻军的统领,与县尉一样主要职能是捕盗和剿匪,听命于知州、知军。
和县尉不同的是,县尉手下通常只有一些捕快、衙役、弓手,而巡检手下全是正规士卒。
水浒梁山好汉排名第五位的关胜,他的原官职就是蒲东巡检。
徐有余回答廖印道:“你却不知梅关驿道驻扎的那石巡检正是虔州另一大盐商家族石氏家的老三,他把持着梅关驿道,名为盘查私盐,暗地里却偷运私盐供给石氏家族的引岸。”
洪岩易惊道:“原来如此。”
不过有一件事情徐有余没有说,当年石老三还没当上巡检的时候,洪岩易他爹、廖印他爹、徐有余三人跟着领头给石氏家族供应私盐。
石总商(石老三他爹)巨资贿赂了虔安知军,知军答应提拔石老三为巡检,但石老三没啥功绩,名不正言不顺,上面不一定会批准。
于是石总商就把一干替他们贩私盐的人出卖了。
他先和私盐贩子们约好交易地点,等私盐贩子们运盐抵达交易地点,石老三带着衙役突然冲出来,将这些盐盗全数缉拿。
其中就有洪岩易他爹,而当日廖印他爹和徐有余两人正在别处而幸免于难。
石老三有了这些功绩,再加上虔安知军的保举,如愿当上了大庾巡检。
而虔安知军愿意让石氏把持梅关驿道,还有另一个交易。
就是他可以肆无忌惮地克扣军饷和奴役发配之人。
原本,虔安驻军的兵源主要是外地发配过来的有罪之人,朝廷为了应对虔盗,一边将有罪之人发配到虔安来充军,一边又给虔安知军拨军饷养这些兵。
而虔安知军自从提拔石巡检之后,就再也不需要把军饷用在养兵方面了,石巡检自行招兵买马,自己出钱养支部队。
而那些发配过来的罪人们全数被虔安知军拉到矿山去采矿了。
众所周知,大庾自古就盛产多种金属,这是虔安知军的另一个巨大的财富来源。
但凡朝廷来使检查驻军,虔安知军只消让石巡检把他的人马拉出来就行,兵强马壮,朝廷大为赞赏。
而石氏家族则可以名正言顺地养着一支上千人的全副武装军队,为家族表面的官盐生意和暗地里的私盐买卖保驾护航。
要是没有这一番操作,寻常的商贾就是再有钱,也不敢私藏一件盔甲。
《宋刑统》有规定:凡私藏全幅盔甲者,处死。
更别提像石氏家族一样养着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灭九族都够了。
>>>点此阅读《私盐帝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