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私盐帝国 小说:历史古代 作者:雨木师兄 角色:洪岩易,羿叔 简介:大宋年间,天下之赋,盐利居半。而在江南一带,私盐泛滥,官盐行销受挫,盐税收不上来。其中尤以虔州最为严重,有些村落宗族几代人都是以贩私盐为生,相互连接形成组织,甲兵旗鼓,与官军对抗,巡尉敛避。严重的时候,几个州郡都被私盐贩子控制。作者写这部小说参考了虔、汀、惠等多个地方的州县志,大抵还原了那个年代的宗族风气与官商环境,讲述了贫...
与徐有余分别后,洪岩易廖印两个少年步行往琦江镇的路上走。
有一个离虔州城不远的一个镇子,正值集市,人来人往。
两人肚子正饿,去买了两个包子吃,一文钱一个。
正看见旁边一群人围着一个地摊,似乎有什么热闹事情。
两人挤过去一看,原来是买菜刀的老头。
哦!不是卖,是赊。
老头的容貌打扮一派仙风道骨,像是什么高人似的,跟他卖的菜刀有点不搭。
他自称是鬼谷子传人,菜刀只赊不卖。
想要菜刀的,只需要写下姓名、地址即可将菜刀拿走,他的徒弟会跟着去核对地址。
等到盐价两贯钱一斤的时候,他就会再次出现,向当初赊走菜刀的人收取菜刀钱。
他的菜刀也确实是好刀,但价格也是比寻常的菜刀高出太多,并不太值。
但大家的关注点似乎不在这里。
有的人就说:“现在官盐价格几百文一斤,这已经是极高的价格了,怎么可能到两贯?你真是痴人说梦话呢。”
两贯就是2000文铜钱。
另一个道:“他是鬼谷子传人,说不定有点东西呢?”
别个也说:“对呀,要是盐价到不了两贯钱,他的刀岂不是白送人了?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大家喧闹不已。
真是咄咄怪事,但洪廖两个少年如今急着赶回家去,哪有心思去深究?
两人走了十余里,实在走不动了,在道旁草堆里歇息了一下,直接就睡了半天。
起来继续赶路的时候已经是午后,而各自回到家的时候已是天黑。
洪岩易想到之前自己在大庾岭的奢侈想法,料想这钱在自己口袋里留不住,便将赚来的银子全数交给了母亲。
第二日,他如同往常一样,天不亮就去上山砍了柴,挑到琦江镇去卖给大户人家。
路上遇到一个捕役的班头,名叫武斐。
虔康县衙里的衙役一共二三百多人,分了许多班,有皂吏、捕役、快手、弓手、壮班等,各班有班头,班头上面有都头。
武斐有些武艺,一心想出人头地,奈何出身不好。
想去从军,又因为家里有老父母,不能远走。
只能做了捕役,虽然凭借武艺当了班头,但一个月也才几百文铜钱的俸禄,勉强能糊口。
再想往上升迁,得使银子,武斐哪里拿得出?
幸而本地的盐商为了笼络衙役们为他们去缉拿私盐贩子,出钱比较阔绰,不仅有例银,每拿住一个还另有赏银。
缉拿私盐贩子本是衙役们的职责所在,为什么还需要盐商另外掏钱呢?
只因私盐贩子罪大,干这个的都是亡命之徒,结成朋党,一旦被发现必定持械反抗。
通常衙役是不会轻易去惹私盐贩子的。
武斐有些武艺,又想出人头地,便接了这差事。
洪岩易他们村和琦江镇都是武斐的巡查范围,而洪岩易家几代人都出盐贩,自然是武斐的重点盯查的对象。
最近好些天没见他便叫住他问道:“这些天都没见你,去哪了?”
洪岩易说:“被亲戚叫去帮忙干农活了。”
武斐当然不信,但没证据的事情也盘问不出什么结果,就放他走了。
这天恰逢琦江镇逢圩。
逢圩,即是赶集的日子。
洪岩易在七间店榕树下竟又见到了昨天那个赊刀人。
一样的说辞,还是那些刀和那些徒弟们。
因为他们不是寻常卖刀的商贩,民众们更多地是驻足观望,好奇,而没几个敢留下地址拿走菜刀的。
稍微脑子能转一转的人都明白,这些人这副打扮,铁定不是真心卖刀的。
但他们做这些事情到底是为了什么?却谁也说不出来。
洪岩易思量许久也没有答案。
不过他倒注意到另一件事。
七间店老张卖的私盐是土盐,而不是徐有余从海陆县贩回来的精盐。
土盐是一种混有沙石的盐,跟泥盐差不多,是盐当中的最劣质品,长期吃甚至危害健康。
也就是买不起官盐的穷苦人才会买这种盐吃。
这件事令洪岩易百思不得其解。
想徐有余是认识老张的,徐有余能贩来精盐,却并没有供应给老张。
洪岩易边想边走向私塾的方向。
“易儿哥,好多天都没见你了,你去哪了?”一个清脆的女子声音突然从后面传来。
洪岩易回头一看,原来是絮儿。
絮儿是一个洪岩易卖柴主顾家里的丫头,一向来喜欢挑逗洪岩易。
絮儿可以说是洪岩易平常都能见得着的女孩中最漂亮的一个了。
主要是平时见到的都是乡下村姑,每天干着农活,又没有漂亮衣服穿,身上跟男人似的一股汗臭味。
在洪岩易现今这个时代,深门宅院里人家的小姐是不常能见得到的。
规矩很严,不能抛头露面,上街买东西都极少,更别说和外面的人玩耍了。
而贫家女孩和丫鬟们则奔放许多。
絮儿虽然地位很低,但好歹不用干农活。
大户人家为了身份,丫鬟们也是穿得很体面的。
加上经常还能从夫人和少奶奶们手中获得一些不要了的香料、胭脂赏赐,会打扮起来。
但洪岩易并不待见絮儿,因为有一回他送柴的时候撞见过一次絮儿和家里的少爷在杂物间做羞耻的事情。
洪岩易随意答道:“去了我一个亲戚家做帮工。”
“莫要诓骗我,你是不是去贩盐了?”絮儿笑道。
絮儿自己则并不以自己的丑事被撞破而羞耻。
那个年代,丫鬟都是奴籍,是卖给大户人家的。
而丫鬟自己除了主人打赏,基本没有什么收入来源,想要自己赎身几乎不可能。
改变命运的方式只有两种,一是跟主人勾搭成奸,生下一儿半女,最后升级成妾。
这条路是非常冒险的,因为如果生下是女儿,事情已经败露,多半会就会被凶悍的女主人给卖掉。
如果生下男孩,那就比较稳了,母凭子贵,只要别遇到太毒的女主人,起码一个妾的位置是能保证的。
至于妾转正,就不要痴心妄想了,就是妻死了,有钱人家多半会再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小姐做妻子。
除非这户人家破败了,娶不到有门第的小姐,只能让妾转正。
第二条改变命运的方式,就是有人出钱把她赎出去。
如果丫鬟的父母后来发迹了,多半会考虑出钱来赎。
但絮儿的爹妈是一贫如洗,自己都养不活,时不时还会来找絮儿要点钱买米活命。
只有指望外人了。
寻常的人也是赎不起人的。
虽然絮儿进来的时候只是卖了两斗米,但养到这么大,又有点姿色,没有二三十贯铜钱主人家是不会放人的。
一贯铜钱折合银两就是一两。
对于寻常的乡下人而言,一辈子也不可能攒出二三十两银子。
能攒够三五两,娶个农家女回家就算是圆满了,娶不起妻打一辈子光棍的也不在少数。
絮儿自认为是一个非常上进的女孩,所以两条路都在不懈地努力着。
但少爷是个容易喜新厌旧的人,身体又虚得很,那么多次都没有能够让自己肚子大起来。
没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她一辈子也别指望他能将自己的身份提升为妾。
而外面的人,絮儿唯一觉得有指望的就是洪岩易了。
可不是因为他柴砍得好。
砍柴一天赚十几文钱,要养活他和老母亲两个人,攒下钱是不可能的。
但絮儿知道他上几辈都会贩私盐,料想他自己迟早走上这条路,说不准将来会发迹呢?所以对他比对别人都好。
洪岩易一听絮儿提到贩盐二字,吓着急忙去捂着她的嘴,小声道:“不要乱说,贩盐可是杀头的罪。”
絮儿笑道:“不是去贩盐了你怕个啥?”
洪岩易道:“幸而左右没人,不然瓜田李下,你乱说,别人以为是,报道衙门去,岂不是个麻烦?”
絮儿道:“好,我不说,你就是真去贩盐了,我也不会说的。”
拉扯之间,洪岩易闻到絮儿身体的香味,之前在杂物间所见到的那一幕又浮现在眼前。
他感觉面颊一阵燥热,又羞得急忙放开了手,和絮儿保持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