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岩易,羿叔小说《私盐帝国》全文免费阅读

小说:私盐帝国 小说:历史古代 作者:雨木师兄 角色:洪岩易,羿叔 简介:大宋年间,天下之赋,盐利居半。而在江南一带,私盐泛滥,官盐行销受挫,盐税收不上来。其中尤以虔州最为严重,有些村落宗族几代人都是以贩私盐为生,相互连接形成组织,甲兵旗鼓,与官军对抗,巡尉敛避。严重的时候,几个州郡都被私盐贩子控制。作者写这部小说参考了虔、汀、惠等多个地方的州县志,大抵还原了那个年代的宗族风气与官商环境,讲述了贫...

最恐怖的事情莫过于后怕,当时未必有那么凶险,而后怕起来,越想越是心惊胆寒。

廖印问徐有余:“为什么不走梅关驿道,是怕那些官军么?我们假装是运米的不就行了?”

洪岩易忍不住道:“你当人是傻子吗?不会闻?不会解开来查看?”

廖印又说:“或者出点钱贿赂一下,也许可以通融的。”

洪岩易又笑道:“我们是私盐贩子,身上最贵的东西无非是盐,官军直接连人带盐拿住,身上的钱是他们的,盐也是他们的,那怎么会贪恋你这点贿赂呢?”

廖印依旧不死心道:“总之我们得多动脑子,而不是每次冒着生命危险硬爬这大庾岭绝壁啊!”

徐有余和洪岩易都不理他,直接往前走。

戴小七和他的兄弟们依旧在前面开道。

山路依然崎岖难走,但最凶险的那一段已经过去了,廖印反倒没觉得身上的盐不堪重负了。

而洪岩易这一百二十斤压在身上,体能已经到了极限,后面的路全靠意志硬撑着。

队伍继续在山路行进了不知道多久。

只是越往后,戴七催喊得越没那么紧迫了,队伍也走得越慢。

到快日落时分,大伙在一处空地歇了歇,直到天完全黑了,才开始上路。

没走多久,路面就渐平坦了。

队伍里的人开始面露欣喜的神色,彼此间说话也更多了,脚步都变轻盈了。

徐有余对二人说:“已经过了大庾岭。”

“过了大庾岭,前面就是章水,岂不是又能行船了?”廖印雀跃说道。

洪岩易道:“肯定不行了,大庾县内,但凡有码头处,定然都有官军巡查。”

徐有余道:“没错。”

又走了不知多久,总算到了一处地方。

听得哗哗水声,定然是临近水域了。

盐趟主让众人止步不要出声,他先去找接头的人。

不多时,便回来了,招呼大家过去。

走近看,原来是一处乡间码头。

这码头是石板搭建而成的,从岸上伸入水域,全长有几十米,宽四五米,末端有阶梯直接深入被水没过。

接头人一招呼,四面围过来不知多少只小舟。

戴小七的人率先把盐往其中的一些小舟里搬。

徐有余也不迟滞,直接招呼一个之前认识的艄公。

那艄公将船停靠临近石壁,将竹竿顺着船头的一个洞插下去,直插入河底,这样算是把船固定住了。

徐有余将自己背上的盐袋子解下,艄公在下面接应,卸在小舟上。

徐有余跳下船去,再招呼两个少年一同如此。

都跳上了小舟,收拾停当,艄公道:“还是那个地方?”

徐有余回答道:“还是那个地方!”

艄公将竹竿拔出,朝码头石壁上一登。

小舟飞也似地离开了码头。

盐趟主在码头上向诸位拱手道:“托社官老爷保佑,咱们这一趟顺利抵达了,各位伙计们,后会有期啦。”

说着他也跳上了船招呼着离开。

离开乡间码头,徐有余他们的船顺流而下,没多久,直接就到了虔州城附近的一处码头,南河码头。

付了艄公的钱,徐有余领着两个少年将三百斤盐全数搬入了南河码头的一处空置的仓库。

这时候东方已经泛起一层金黄,四处也开始渐渐明亮起来。

三人坐在仓库里歇息。

眼见着天就要亮起来了,码头也渐有了忙碌的行人与船只。

徐有余这时候竟然直接睡着了,酣声渐起。

前面行盐途中虽然也见徐有余睡着过,可一直都是小心睡觉,怎么还会有鼾声?

洪廖二人煞是紧张。

虽然也是极困倦了,但如今这几大袋私盐在这放着,外面往来的人又越来越多,甚至还有官差,让他们怎么睡得着?

廖印想要叫醒徐有余,可是他睡得死沉,怎么也喊不醒。

也不知道是真醒不来,还是懒得理这二人。

到了接近中午,突然来了一个人,推门就进来。

看了他们三个人,又看了旁边的袋子,他走过去嗅了嗅,压了压。

而后解开袋子,伸手摸出雪白的盐。

两人不知所措,也不敢声张,直用手去捅睡着了的徐有余,而徐有余依旧不醒。

那来人见状,便喊了一句:“徐老大,拿钱了。”

徐有余瞬间就醒了,爬起来,笑脸迎上去,说道:“三百斤,都是上好的佳品。”

那人估计了一下,也是够数的,质量他也摸过了,而后说道:“行,我就信你了,银子先给你,回头还会称的。”

说着,他拿出9两银子,交给了徐有余。

徐有余接过银子,即招呼洪廖两个懵着的人离开。

到了大路上,洪廖二少年还畏畏缩缩,见到行人就心惊。

徐有余笑道:“现在我们手里已经没有盐了,只是寻常路人,你们畏缩个什么东西?”

其实对于徐有余,自盐进了南河码头的那仓库起,这一趟冒险就算结束了。

两人渐渐明白,那三百斤盐已经变成了银子,同自己再无关系。

而自己在这里只是寻常路人,也就无需再害怕什么了。

随后,徐有余给两人划拉算了一下,把之前各自凑的本钱先归还,然后分利,他们两个少年一人赚了一两七钱的银子,徐有余是三两四钱。

你道私盐是暴利,他们历经磨难凶险,冒着几乎把命搭上了风险,却只赚得这么点的银子?

其实这点银子已经不少了。

三人来到一处换钱的店里,将部分银子换成铜钱。

一两银子换成铜钱就是一千文,而当时的米是不到5文一斤。

一两多银子够一个人吃一年的大米了。

只是盐贵,盐商们卖的官盐数百文一斤。

至于后人以为的古人常常拿着大锭银子去花销,根本不存在。

铜钱是最常用货币,纹银也流通,但这种大钱在寻常地方通常花不出去,要兑换成铜钱使用。

私盐之路到了这里,也仅仅是走了万里长途的第一步。

洪岩易向徐有余问道:“我们不自己卖散盐?”

徐有余道:“蛇有蛇路,鼠有鼠道,我专门走这一条自己惯走的线路,后面的事情不去尝试,这方才是稳妥不会要命的营生。”

廖印倒不去想这么多,他觉得这钱赚得还挺容易,却忘记了在大庾岭崖壁上的惊吓。

到一岔路口,徐有余跟二人道:“我们在此别过吧!你们沿着这条道,一直走去,不要走岔路,不用半日,就能到琦江镇,而后各自回家。”

洪岩易、廖印惊道:“这,这就分开了?后面我们不再去贩盐了?”

徐有余回道:“你们第一次出来贩盐,家里肯定担忧,你们姑且先去回去报个平安。

再一个,如果你们长时间不在乡里出现,也会引起里正的怀疑。

至于后面是否走这条路,你们还需细细斟酌,回头我会再来找寻你们。”

洪岩易又道:“那条路是去虔州城的,你能去得?”

洪岩易想提示他通缉犯的身份,免得被抓了。

徐有余道:“我怕的只是回乡被人指认出来,而在这虔州城里,谁又晓得我是贩私盐的?有什么好怕的?”